■屈维英
翻开浩瀚的清宫医案,可以看到,清朝前期几个最有作为的皇帝,不但享年高,而且胸怀也最为开阔,最具仁爱之心。
清太祖努尔哈赤,享年68岁。他胸襟宽宏,不计小怨,甚至能容忍和使用仇敌。他率兵攻翁科洛城时,先被守城的鄂尔果尼以箭射中,血流到脚;又被守城的洛科射中颈部,几乎丧了性命。后来鄂尔果尼和洛科被擒,众将士请求对他们施行乱箭穿心的酷刑,可努尔哈赤却说:“两军交战,志在取胜。彼为其主,乃以射我。今为我用,不又为我射敌耶!如此勇敢之人,若临阵死于锋镝,犹将惜之,何以射我而杀之乎!”于是,命人给二人释缚,并授予“牛录额真”之官职。
清康熙皇帝,享年69岁。他的宽厚仁爱,突出地表现在善治蒙古,正确处理朝廷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当时蒙古诸部内讧不止,互相残杀。康熙帝乘噶尔丹东犯喀尔喀之机,亲赴塞外高原,主持内外蒙古汗、台吉、济农等在多伦诺尔会盟。康熙帝在大蒙古包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而后,举行会盟,令蒙古部众心悦诚服,从而使喀尔喀蒙古冰释前仇,化解分歧,实现了内部的重新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喀尔喀蒙古的统一管辖。
康熙身后谥号为“仁皇帝”,这个“仁字”,恰恰是康熙一生为人、施政的显著特点。
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帝,享年89岁,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
登极伊始,乾隆就效法祖父康熙,在全国继续采取薄赋轻徭、修养生息的政策。哪里遇到水、旱、洪、涝、风、潮等自然灾害,朝廷就免除哪里当年的赋税,并酌情予以救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六月,由于全国受灾地方很多,乾隆帝弘历下诏减免灾区应征钱粮。关于普免钱粮一事,在朝臣中曾引起争论,如御史赫泰就持反对态度,在朝议时请求皇帝收回成命,受到乾隆帝的斥责,指出其论“悖谬”,削了他的官职。
除此之外,乾隆帝在对待明代君臣、对待反对过他父亲雍正帝的人的态度等方面,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和仁厚。
宽宏大度,海纳百川,既是清朝实现“康乾盛世”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乾隆帝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1760—1820),36岁登极,在位25年,享年61岁,也是一个比较长寿的皇帝。清宫医案表明,嘉庆帝能够比较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性格中和,重视养生。他认为,“修德以养生”,才是“养生之大道”。嘉庆帝在他的《养心室记》中写道:“夫饮食有时,起居有节,此养生之小道也;本仁祖义,志道据德,此养生之大道也。”
“知者乐,仁者寿。”医学研究证明,有仁爱之心的君主,往往心态平和,头脑冷静,情绪稳定,处变不惊,不仅能比较理性地处理政务,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从容应对各种经济社会危机,做出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决策,也能较好地修心养性,保持积极上进的心理状态,增进自身的健康。
(《华文出版社》华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