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前不久发布的《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目前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上当出现了新特征:有文化、收入较高的老年人甚至更容易受骗。
调查发现,老年人受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微信好友。老年人受骗的信息类型前三位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值得注意的是,被骗的老年人中很大一部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有文化并且具有经济自主性。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迪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调查对象是使用微信的老年人,本身排除了一部分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另外,这些中等收入、经济自主性较强的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判断更加自信,一旦发生经济损失也更为严重。“他们有经济自主权,在支付或者点击链接时较少与家人商量,但警惕性和网络安全意识上还存在着欠缺。”
朱迪认为,在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中,离不开政策和机制的保护以及政府、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与引导,“针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类信息、尤其是与营销相关信息的监管也需要强化。”
(《北京晚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