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盆是湘西冬天烤火的器具。
沿盆的结构很有特点。一个大方桶,边沿如凳(也许因此而称作“沿盆”),方桶底部放一盆炭火,炭火上搁一层木头架子,木架子上再铺一层竹篾架子。
冬天,湘西苦寒,一家人坐上沿盆,脚踩在架子上,拉一床被子盖着,顿时热和起来,暖暖的气息充满了屋子。
用沿盆烤火有一些讲究,关键一点,就是炭火必须用柴灰盖着,不能有明火。让炭直接燃烧,火光熊熊,不仅烤起来不舒服,还会烧坏沿盆架子。村里的房子都是木制的,如果没人在家,一点点火,可能引起大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烤火的被子小巧玲珑,秀气可爱,大约相当睡被的一半大小。几人坐在沿盆上,把这床小被子盖上,刚刚能够盖住腿以下部分。这个设计真好。上面穿着棉衣,下面烤着火、盖着被,全身暖烘烘的。小被子有两个称谓,一是“盖脚被”,一是“火被”。“盖脚被”从盖的部位而言,“火被”则是就功能来说的。好形象!
寒冬的清晨,从被窝里一起来,赶紧拨开用灰埋着的炭火,坐到沿盆上;晚上,夜色已深,想起冰冷的被窝,久久不肯走下沿盆去睡。
在沿盆上,一家人打牌、聊天、看电视,热闹得很。有时,我也在沿盆上看书、写作业,想外面的世界。
不知不觉中,冬天就过去了。
那时,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晚都是正餐,午餐怎么对付呢?
冬天的晌午,掀开沿盆架子,拨开炭火,架上铁制的粑架,在炭火上烤糍粑。经炭火一烤,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有时,还烤上几块油豆腐。一人一个糍粑,夹一块豆腐,午餐就解决了。
午餐简陋,村里人却百吃不厌,味道的美好是无可怀疑的!
如今,在南方城市里,可以见到“现代化”的沿盆了,它经过改装,与沙发一样高,里面的火盆变成电热管,盆沿变得窄而小,实际上就是一个烤火用的长方形木桶。烤火时,打开电源,坐到沙发上,把脚伸到“桶”内,盖上被子,舒适不亚于乡里的沿盆。没有炭火,没有柴灰,这样的“沿盆”清洁、干净多了。当然,和乡下的沿盆相比,烤糍粑等功能,已经消失了。
沿盆的适用性好,改装后似乎应在城市里流行起来。然而,仍然只有湖南一带盛行这种器具。有朋友到上海工作,冬天时触景生情,想起老家的沿盆,给同事说起,上海的同事不知为何物。朋友急得手比脚画,还画了图,同事依然不太明白。
是啊,若非亲眼所见,怎么会明白世间还有这样奇特的烤火用具呢?我在浙江、广西等地求学或工作时,也未曾见过类似的器物。后来到北京生活,冬天有暖气,用不上烤火的用具,更见不到沿盆了。
要体验沿盆的妙处,还得回湘西!
(《我听见,那时的月光》陕西人民出版社 侯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