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家庭医生并非私人医生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26日   01 版)

        日前,有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5亿人,全人群签约率达到35%。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来许多网友关注。因为就现实感受而言,许多人并没有体会到家庭医生存在。

        对饱受看病难的公众而言,家庭医生是一个承载着厚重期许的存在:有了头疼脑热或者其他什么不适,一个电话就将家庭医生呼上门来嘘寒问暖;或是在电话中给出有益的指导。

        这的确可以成为卫生保障未来发展的目标,但目前还很难达到这点。因为那样的医生或许应称为私人医生,而家庭医生说到底还是一种公共的医生。

        在英国,居民都需要选择一家社区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并与其所属的一名家庭医生签约。签约后,居民将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患病情况)如实登记,如果看病想要享受医保报销,就只能预约签约的家庭医生的诊疗服务(急诊除外)。经家庭医生首诊后,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则由家庭医生转诊到综合或者专科医院诊治。通常情况下,一名家庭医生大约会与2000名居民签约。

        由此不难看出,家庭医生制度普遍的模式,实质上指的是医患关系相对稳定的一种医疗状态,而非我们通常想象的那种高大上的细微服务。

        应当承认,当前社区医疗机构的患者依然相对不足,加之家庭医生服务的具体细则并不完善,许多居民并不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有什么实际的好处,所以导致一些地方的签约率较低。

        目前,许多社区医院都做了人口属地调查,这相当于一次早期的基本数据收集,这对于未来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推动,还是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有些数字看起来有些虚,但只要迈出了这第一步,后期的工作能跟上,未来就可能将其做实。

        (《新京报》12.20 善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