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不该被遗忘的饶家驹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26日   05 版)

        1937年11月至1940年6月,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一位名叫饶家驹的法国人,联合多方力量,组建了上海南市难民区(又称饶家驹安全区)。此后3年多,上海南市难民区保护了约30万平民的生命安全。它是拉贝在南京的学习母版,遗憾的是,饶家驹没有拉贝幸运,他和他的安全区,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2015年,从历史学者苏智良那里得知饶家驹的故事后,上海音像资料馆组建了一个拍摄团队,前往欧洲,渴望挖掘更多的一手资料。 

     

        故乡: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 

     

        距离巴黎几百公里的桑特,是法国西部的一座小城,也是饶家驹的故乡。巴松比埃尔广场3号,现在门牌号改为1号。1878年3月15日,饶家驹在这里出生。 

     

        这是一幢4层楼的老房子。走廊逼仄,房间狭小。每间房只容得下一张床和简单的淋浴设施。

     

        饶家驹的父亲是法国军队中的一名下级军官,他们一家一直随军迁移。整所公寓,当时是军官家属们一起居住。饶家驹出生后,家庭成员不断增加,空间紧张,他们为此搬过几次家。仅桑特期间,饶家驹就有3个住址,一处现在是民居,另一处只知道基本方位,已经查不到具体地址。 

     

        饶家驹的整个家族都没有留下后人,所以这个名字渐渐被遗忘。如今,一切的起源、出生的小楼,几度更换主人,再也没有人记得他。 

     

        寻访团又来到塞佛尔图书馆。这里馆藏有当时派往各地的神父们与教会的报告资料。其中,一份1937年的内部期刊上,载有饶家驹和南市难民区的详细报道。它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躺了80年。此前,从未有人翻阅过它,从未有人觉得它重要。

     

        档案中,饶家驹详细汇报了1937年11月建立上海南市难民区的始末,涉及难民区的各方面工作,甚至还有饶家驹自己拍摄的两张关于难民区的照片。另一个意外收获是,档案里提到一句,饶家驹从中国回到法国之后,居住在巴黎格勒耐尔街42号的公寓里。 

     

        公寓目前仍在使用,管理者德维尔对这幢房子的历史如数家珍,然而当问到饶家驹这个人,德维尔摇摇头,他也一无所知。 

     

        墓地:远在郊外,简朴难找

     

        柏林,是饶家驹的安息地。

     

        1945年,从中国回到家乡的饶家驹并没有放下人道主义救助的事业。受联合国难民署委派,他担任巡视员,依然奔走在欧洲各国间,从事难民救济工作。他到过波兰,之后又赶往战败后的德国。 

     

        饶家驹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操劳,最后的日子里,身体越来越差。在柏林时,他因为过于虚弱摔了一跤,此后被发现得了白血病。1946年9月9日,饶家驹已经病危,躺在床上,想要一杯香槟,边上的人用汤勺喂了他几口。此时,他已经非常虚弱。10日,饶家驹开始昏迷,于16时40分去世。 

     

        最初,饶家驹被安葬在弗瑙的法国国家公墓。1951年,法国国家公墓改建搬迁,墓地中安葬者的遗骨大多被迁回法国,而饶家驹的家族已经没有后人,他的墓地留在了柏林。 

     

        那天天气尚好,圣湖柏林湿地公墓里空无一人。放眼望去,只有成片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墓碑群。本以为找到饶家驹的墓碑大概需要一番时间。巧的是,来了一位戴着小红帽的老太太,她上前主动询问需要什么帮助。寻访团成员回答:“我们在找饶家驹的墓碑。您听说过饶家驹吗?”老太太立即点头:“我知道这个人!我听我丈夫提起过,走,我带你们去他的墓地。” 

     

        尽管老太太已经不知道丈夫为何记得,说不出更多内容,但是她记得墓地的位置,拐两个弯,就在公墓的法国墓区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013年,中、德、法三国人士为饶家驹建的纪念碑,几年过去,下面长了一层绿绿的青苔。石碑上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题写的“仁者爱人”字迹依然清晰。饶家驹就在此静静地长眠,在一排排法国士兵的墓碑中,他的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座。 

     

        随团的德语翻译,是一名40多岁的中国人,他说:“我以前只知道拉贝,这次你们给了我墓地地址,我就去网上查了,才发现饶家驹原来这样了不起,我们知道得太少。拉贝和辛德勒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人士。但从研究的角度说,饶家驹是先驱,他给了拉贝很多启发,拉贝也向饶家驹写信请教。” 

     

        (《解放日报》12.18 龚丹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