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的年轻姑娘文洁若和自称久经沙场的江湖客、老报人萧乾第一次约会了。他们在北海公园荡起了双桨,这船上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铁柱(萧乾之子)。
然而,同事对文洁若与萧乾相恋持有异议,“你看萧乾那个样子,他头发也有点秃了,做工间操,那肚子已经挺得快弯不下腰去。你怎么跟这样的人恋爱?”文洁若也在想:“我外公说过,就是嫁给要饭的,也别找二婚的。可萧乾已经结过婚了,比我大17岁。我还是个大姑娘,拖个孩子将来也很麻烦。但我又感觉,他的学问挺好,英文也很好,说话挺幽默的。相比之下,周围那些年轻人太幼稚,看书也看得比我少。我宁可找一个比较成熟的人。”就这样,两个看似背景、经历天差地远的人,却因文字而结缘了。
1954年4月30日,文洁若和萧乾结婚了。结婚几乎是悄无声息的,没有仪式也没有蜜月,只领了证。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和经历相差很大,亲戚、朋友、同事都不看好。当时,只有萧乾的好朋友严文井送了一盆月季花。
结婚后有3年的稳定生活,文洁若连生两个孩子,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萧乾被下放,全家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文洁若身上。她凭借扎实的日文功底接下了不少翻译的活儿,为家里赚到了生活费。提起这些往事,文洁若骄傲地说,那个时候根本不觉得辛苦,“我一个月能赚89.5元,还能买到高级饼干。”
文洁若人生经历中有一则“戏剧性故事”。1987年早春,萧乾、文洁若伉俪有机会来到汕头,在招待所下榻,前去看望的记者小蔡和另一人告诉他们,萧乾早期小说《梦之谷》中的女主人公萧曙雯就住在汕头。以悲剧告终的《梦之谷》是自传性的,说白了就是萧乾60年前的一段初恋情史。文洁若向老伴儿提议,“咱们不一定再有机会来了,你去见她一面吧!”萧乾认为还是不去为好,因为这样的见面对两人都是太大的刺激,恐怕心脏也吃不消。文洁若于是决定自己与小蔡走一趟。接下来的情形是萧曙雯与文洁若在一所学校里见面,来访者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声称“北京来的记者”),一番交谈,方才知道了这位当年在大鸣大放中因向校长提过意见而被打成右派的女教师,还有一段少为人知的红色经历,但尔后的政治风云却使她厄运不断,以至于这位穷教师当时连一个安定的住所也没有。萧乾据此了解了相关的情况,觉得向一位经风历雨处于困顿中的教师伸出援手,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随即写了一份呼吁书,通过媒体,让很多人知道了萧曙雯这个名字。呼吁书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文洁若把自己一本翻译书稿的稿费悉数捐给萧曙雯。这对文坛伴侣回到北京不久,便收到了萧曙雯的来信,告诉他们已经搬进一套两居室的房间,一家四口终于可以团聚安居了。此后文洁若和萧曙雯曾多次通信,《梦之谷》中男女主人公曾经有过的猜疑和误解,由此也得到了很好的澄清,冰释前疑,晚境中的老人都获得了心绪的安宁。
文洁若对丈夫过去的一段情持完全理解和同情的态度,体现的是一位知识女性的磊落襟怀。
萧乾去世后,儿子曾建议文洁若移居美国,却被她一口拒绝了。她说萧乾走后虽然自己也在老起来,但总觉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有大量的萧乾文稿要整理结集出版,完成他生前的未竟事宜,而自身图书翻译和写作的选题也不少。文洁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有信心的,“我还要活好多年呢,活到一百多岁,多补回一点时间。”
非同寻常的勤勉源于对事业对读者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感,而从另一个侧面看,又何尝不是一对忠诚伴侣的情缘延续?
(《解放日报》12.7 沈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