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在高血压病、心衰、冠心病、瓣膜病、肥胖、糖尿病等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的心律很不规则,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心房还往往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能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但是仍有很多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可谓无声杀手。
房颤的人血栓形成风险增高,从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心房颤动持续三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通的时候是很难形成血栓的,但是房颤病人的心房,尤其是左心耳的位置,由于心房跳动太快,形成不了有效收缩,使得那一部分血液始终留在同一位置,时间长了自然形成附壁血栓,而这个附壁血栓,一旦某个时间脱落下来,就会被心脏输送到全身的大血管内,随着血管管径变细,哪里通不过堵哪里,堵到四肢血管会形成坏疽,堵到内脏血管可形成局部坏死,堵到颅内血管就会形成可以致命的大面积脑栓塞!
房颤的治疗原则:1,应用抗凝治疗:华法林的应用经验相对较多,购买较为方便,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价格昂贵但出血风险相对较小。
2,转复为窦性心律:急性房颤,可使用药物复律(常用的有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直流电同步电复律,持续性房颤也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复律;
3,药物降低心室率:控制心室率<100/分,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类和胺碘酮等;
4,手术治疗:对于不适合抗凝治疗的永久性房颤,还可应用外科封闭/切除左心耳等手术,降低附壁血栓形成可能。
(《现代保健报》11.17 谷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