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慈禧尸体受辱纯属无稽之谈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25日   05 版)

        金井中的珍珠串

      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三日(1898年4月23日)清晨,北京城大门刚刚开启,一位皇宫内务府高级官员,腰佩战刀,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穿门而出,向东飞驰而去……

      这位官员是慈禧身边的一个心腹,奉慈禧皇太后之命,前往遵化东陵,到慈禧陵地宫中去取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正珠手串。

      这件正珠手串是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十九日放入金井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三十日,慈禧谕令内务府将其秘密取回。总管内务府大臣深知手串的价值,不敢掉以轻心,一方面急速通知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让他们做好取宝的准备,另一方面通知京城到东陵沿途各地方官府,做好途中保护。来自京师的取宝官员,经过一天疾驰,当天就赶到了东陵。第二天凌晨,在东陵陵寝官员的陪同下,来到慈禧陵,打开地宫木门,从金井中取出了那件正珠手串,核对无误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精致的锦匣中,上好锁,贴上封条、印花,再用黄绸子将锦匣包裹好。当天傍晚,这位官员就回到了京师,将手串交给了慈禧。

        无稽之谈

      不知是出于对慈禧太后的憎恨,还是为了刻意渲染,1928年孙殿英盗掘东陵后,民间便盛传慈禧遗体受辱的说法。

      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得出否定的答案。慈禧死时已经是七十四岁的老妪,即使活着也早已失去了女性的魅力,更何况是一具人已死了二十年的尸体?扒坟掘墓,在任何朝代也是丧尽天良的犯罪行为,会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和法律的惩治。当年孙殿英的匪兵进入地宫时,也是人人心虚,极端恐惧紧张的。在这种气氛和心理状态下,见到一具老妪尸体,岂能出现侮辱尸体之举!

      据一名参与盗陵的人回忆,他们刚一打开内棺时,只见仰卧其中的慈禧面目如生,好像睡觉一样。但在瞬间就发生了变化,脸色立时变黑,整个遗体就像霜打了一般,瘫蔫了下去。为了取宝方便,匪徒们将遗体抬出,扔到仰放的椁盖上,身体俯伏着,脸朝下。由于遗体严重脱水,已成了一具干尸。

      更为有力的证据是,我在1984年开棺清理慈禧遗体时,亲眼见到遗体下身还穿着绣满寿字的裤子。盗匪总不会施暴后,又给慈禧穿上裤子吧?所以慈禧遗体被侮辱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

        棺内所放物品

      慈禧太后当国四十八年,生前极尽奢靡,死后随葬品的数量、价值,必定高于一般帝后。但具体随葬了多少,随葬了哪些,在当时无人知晓。

      直到清朝灭亡后,关于慈禧的随葬品情况才逐步被披露出来。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爱月轩笔记》,另一种是清宫档案。两种说法对慈禧葬宝的记载大不一样,几乎没有相同之处。

      据大太监李莲英的侄孙李营舟说,《爱月轩笔记》是其父(李莲英之侄李成武)所写。他的父亲并未参加过慈禧的大殓,为什么会对慈禧的随葬品知道得如此详细?显然,他是从李莲英那里得来的。如此看来,《爱月轩笔记》似乎有一定的可信性。

      1973年我第一次见到引录《爱月轩笔记》内容的书是1928年出版的《盗陵案》,作者叫南海胤子;另一本是《佛学大辞典》,其所载“畴隐居士年谱”中的“民国十七年戊辰”段也引录了同样的内容,经仔细核对,其内容完全相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全套的《孝钦显皇后大事档》《大行太皇太后升遐记事档》。我曾多次查阅过这些档案,发现其中关于随葬品的内容有《菩陀峪金井安放账》,还有妃嫔往慈禧棺内所放物品的记载,唯独没有慈禧死后穿戴及棺内所放物品的记录。这方面的记载应该存在,目前之所以没有发现,有三种可能:一是此档使用后被归放到其他档中;二是此档已经佚失;三是被人私自占有了。  

      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位叫赵德洵的先生(关于此人身世,我曾多方打听,至今尚无了解),根据清宫档案,整理出了一份《清孝钦后陵寝史料》,内容包括陵址的相度、陵寝的规制、随葬物品、山陵供奉、陵寝供器、陵寝陈设等。

      但其中记载的慈禧陵葬宝只是个大概,并没有一件件列出。

      (《清皇陵地宫》 徐广源著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