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
9月21日我发布了一条微博:“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译毕。原著1050页,中文近50万言。晨5:00起床,晚11:00休息,一日未敢懈怠,历时85天。”
《刺杀骑士团长》大约三分之一是盘腿坐在土炕、趴在矮脚炕桌上翻译的。试想,以常规姿势和非常规时间连坐八十五天,即使不坐出胃下垂,也可能落得腰椎间盘突出。
炕只有乡下才有,且是北方乡下。东北昔日乡民的人生最高理想是: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如今,孩子进城或上学或务工或嫁人,横竖不回来了。老婆进城看孩子的孩子也不回来了。一家之主只好也进城了。房子呢,连同热炕头外加院子卖给了我。
房子坐落在镇郊村庄的西村头。村头再西走二里多,是我近半个世纪前就读的初中母校,往东走不出一里,就是镇里老街即当年的人民公社机关和供销社所在地。也就是说,当年我上初中期间去供销社买书和后来在生产大队当民兵连长去公社开会,都要经过这个村头。而几十年后的现在,我在村头翻译村上春树的书——是幽默?是荒诞?还是命运的偶然或不确定性?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村头翻译村上的关系,在土炕上翻译的时候尤其顺利,确实如有神助。盘腿坐于土炕,但见南窗有一株杏树,北窗正对着两棵海棠。七月初刚来的时候,杏才小拇指大小,羞答答躲在树叶里;海棠就更小了。及至翻译过半,南窗不时传来熟杏落地的声音——秋天来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然,书译完了。怀念土炕、矮桌、海棠果……
(新民网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