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乡村还是发展中的最大短板。
乡村振兴指明了城乡关系发展方向。为适应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乡村应成为与城市并行的发展主体,要站在乡村发展角度去制定政策。城乡融合是在保持乡村独立性和差异化前提下的融合发展,以差异化发展路径来突出乡村的比较优势,由此,推动城乡关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当前亟须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开放发展的制度环境,打破阻碍农村吸纳城市资源要素的障碍。
二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当前在燃气、上下水、垃圾处理等方面,城乡间基础设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限制了乡村各类资源优势的发挥,要主动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三是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龙头和载体,打造独具特色的小镇来承载产业与人口,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承接城市消费外溢,实现小镇与乡村的融合,从根本上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
四是借城乡人口流动之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希望到农村休闲休憩和体验生活,集体建设用地存在巨大利用空间,要鼓励各地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上做文章,提高利用效率,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北京日报》11.13 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