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这个起义是由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我深为这个故事所感动,并且还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个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此人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著名的头头。
我的军晌是每月七元……剩下的铜银,都花在报纸上,我成了一个好读报纸的人。当时鼓吹革命的报刊中有《湘江日报》,它经常讨论“社会主义”,我就是从这里第一次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我也同其他学生和士兵讨论社会主义,其实是社会改良主义。
——摘自毛泽东1936年在保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
【精讲】上面引述的两段话,是毛泽东回忆他1911年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到同年10月加入长沙起义新军的一段时间里,阅读《民立报》所得到的思想收获。据考证,第二段里提到的《湘江日报》,应为《民立报》。
《民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重要报纸。1909年5月,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8月被封;10月3日改名《民吁日报》出版,11月19日被查禁;后又改头换面更名《民立报》继续出版。
该报以提倡国民的独立精神为宗旨,以论说的批评为主。内容有:猛烈抨击清政府,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报道各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表有关外交、边防及分析国际政治形势的时评等。该报在辛亥革命前后,均起过积极的作用。
1910年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小学堂读书时,爱读的是《新民丛报》,并崇拜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康有为、梁启超。1911年春到长沙读到《民立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他在《民立报》里发现了“充满激动人心的材料”,其中便包括广州起义的悲壮行为,和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他了解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可以说,正是受《民立报》的影响,使毛泽东开始抛弃康、梁的改良主义立场,转向孙、黄革命派的立场。当然,这种转变还只是初步的,他“还没有放弃”对康梁的“钦佩”。
毛泽东在《民立报》上读到“激动人心”的材料,莫过于“社会主义”了。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这个“社会主义”即从江亢虎那里了解到的社会改良主义,以及孙中山说的“民生主义”的社会主义。
(选摘三)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陈晋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