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孔子如何化解尴尬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02日   03 版)

      孔子可以说是新式教学的先行者,特别擅长聊天式授课,可惜有些学生偏偏不懂得配合,常常几句话就会把天给聊死。

      比如宰我。中国古代有“三年之丧”的丧葬制度,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要服丧三年。但此人认为父母去世后服丧一年就可以了,三年的话就太耽误事了。关键是这么“大逆不道”的心思,他偏偏还要去找特别看重礼仪的老师说道说道。于是,循循善诱的孔老师就和他促膝谈心:“服丧期间让你吃好的穿好的,你自己也不安心,对不对?”

      宰我一脸呆萌:“我安心啊!”

      孔子只好硬着头皮,向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为什么凡是君子都坚持服丧3年的道理。【子曰:“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你听了这些还能安心策马奔腾,共享人间繁华去吗?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去做吧!”孔子大概以为,凭自己的地位和威信,这样直白的警告绝对足以镇住学生了。没想到宰我二话不说,起身就走。孔子只好自己找个台阶下来。

      好在经常接受这种学生训练的孔老师,对此早已轻车熟路。

      比如巫马期。陈司败(陈国国防部长)明知故问地跟孔子探讨鲁昭公是不是知礼(鲁昭公从吴国娶妻,吴国和鲁国是同姓,都姓姬。按照当时“同姓不通婚”的礼制,鲁昭公是不该从吴国娶妻的),孔子一不小心落入了圈套。

      孔子刚走,陈司败就在巫马期面前说了他的坏话,巫马期回来就一股脑儿全倒出来了。孔子虽然被弄了个大红脸,但马上就顺了张梯子下楼:“只要我犯了什么错,一定会有人知道,这是我的幸运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有那么几次,我们都替老先生觉得尴尬,结果他不仅能一笑而过,还能顺便显摆自己的水平。

      比如孔子去学生子游治下的武城,看到子游在用礼乐教化民众,就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没想到子游直接怼回来:“这不都是遵从老师当年的教诲嘛。”孔子马上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啊!我刚才只是给他开个玩笑。”当然,也有专家表示,孔子确实很欣赏子游的做法,他真的就是开个玩笑。

      (光明日报·观点流公众号 10.27 盛国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