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文摘报 》( 2017年10月21日   07 版)

        ■王蒙

        有过这样的事,我们的教授在国外被问及:“常常听到中国学人讲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给我们讲讲它如何博大精深法吗?”我们的教授说:“既然博大精深,岂能几句话给你讲清楚?没法讲。”我觉得未免尴尬。仔细想想吧,几乎无人不讲其博大精深,却当真说不太清晰博大精深于何处。我们还是分析分析这个博大精深吧。

        一是博,意即渊博、丰盛、多样、富饶。我们是个古国、大国,郁郁乎文哉,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民族五十六,人口十几亿,文字甲骨篆棣、正楷行草,文献河图洛书,说话官话加六大南方方言体系。我们有女娲盘古、混沌儵忽、三皇五帝、共工蚩尤、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元亨利贞、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秦皇汉武、秦砖汉瓦、楚辞汉赋、魏晋名士、唐宗宋祖、李白杜甫、韩柳文章、苏辛柳永、昆仑峨嵋、长江黄河。

        更重要的“博”是中国人的选择空间,一面是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一面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一面是温良恭俭让绝不犯上作乱,一面是“侯王将相,宁有种乎”。一面是“以不变应万变”,一面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一面是“邦有道”则知则仕,一面是“邦无道”则愚则卷而怀之……

        二是大。中华传统文化格局胸怀、时空体量、包容汲取、伸延发展,无不求大。中国士人视无所不包的大概念如终极神祇。诸子百家的演绎功力远胜经验归纳。庄子的鲲鹏,一飞冲天,九万里掀动扶摇羊角。老子的道,一曰大,二曰远,三曰逝,四曰返。孔子的道,朝闻可以夕死。孟子称孔子为“集大成者”,后世则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孟子还鼓吹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直到今天,我们提倡的是大格局、大思路、大气磅礴、识大体、顾全大局。

        三是精。中华传统文化有两方面的“精”。一个是做人处世上的精明精当。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还有民间的“先小人后君子”“亲兄弟,明算账”“吃一堑、长一智”,等等。

        另一方面的精主要表现在文学、书画、戏曲、烹调、园林、工艺上。比如宜兴陶壶、景泰蓝工艺、鼻烟壶内画,还有《核舟记》里描写的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更不要说湘绣、苏绣、杭绣等等了。

        四是深。中华文化强调“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中华文化的深刻处常常在于它的辩证思维,特别是《周易》与老庄的辩证思维:一阴一阳谓之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无为而无不为;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柔弱胜刚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哀兵必胜;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博大精深的反面是陋、小、粗、浅。域内域外,古往今来,文化有博大精深的一面,也有陋小粗浅的一面,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针对性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哪种文化是陋小粗浅的呢?说到这里不妨再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爱说博大精深,讲起博大精深来却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为难。

        博大精深,毕竟是赞颂的语言,而文化的中心是人,是生活。一种文化博不博、大不大,并不在它是否能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重要。精不精、深不深,也不在它能不能提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更贴心。文化的意义不在于自身的观感,而在于它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效性、生命力、凝聚力,包括此种文化它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品质与能力。

        与博大精深相比,有没有别的词可以描述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妨一试。例如,我就喜欢强调中华文化的此岸性与积极性、精英性,强调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调适能力,强调中华文化的经世致用、乐观柔韧、蜕变破茧、生生不已的特色。

        (《中华玄机:我要与你讲传统》天地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