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国际舆论几乎一致认为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者,尤其是联合国和欧洲对中国充满了期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可能开启一种没有美国参与的全新的全球治理模式。美国之所以选择退出,就是因其认为承担了过多的义务与责任,损害了“美国优先”的原则。如果中国担负起领导者角色,必然要承担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责任,结果是中国可能要担负比“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更大的责任。
面对国际社会的热捧,中国应该清醒把握自身定位,不能因为要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者而承诺更多的责任。《巴黎协定》不仅是一份减排协议,更是一份涉及众多经济利益的经贸协定,同时也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巴黎协定》是南北国家博弈斗争的结果,也正是因为中美达成共识才促使该协定最终达成。美国退出后,其不受环境约束的产业振兴必然对执行减排承诺的中国产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格局很可能发生不利于中国的变化。
因此,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实践中,一方面要坚持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避免落入被国际社会“捧杀”的困境。
(《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