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庭院绿植与诗意栖居

    《 文摘报 》( 2017年10月14日   06 版)

        20世纪30年代,学者叶广度有这样一个观点:文学是诗人在自然之美与庭院之地间,往来感慨寄兴的产物,而庭园又是他们理想中的必然归宿。文人雅士多喜亲近自然,或寄情山水,或归隐田园。就居住环境而言,庭院就是他们“诗意地栖居”的最佳场所。

        在农耕时代,庭院的原始功能与物质需求有密切关系,所以它的实用价值多表现为种植果蔬、饲养鸡豚。这两种使用功能后来演化成文人庭院中的两种雅趣:种植花木和饲养宠物。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场圃”就是农村常见的庭院。庭中植有“四君子”之一的菊花,而诗人与友人谈论的却是“桑麻”问题。

        在庭院中种植花木,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某种文化传承的结果,“耕”和“读”是传统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文人雅士大多不需要以“耕”来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他们往往以“植”代“耕”,以此获取精神满足。时至今日,人们十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庭院恰是将“自然、人、社会”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键。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园冶》中曾经提出:“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耸翠。”可见,传统庭院中种植植物,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位置来确定的。唐代白居易在《秦中吟》中曾做过如下描述:“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植物的选择还应体现文化气息,具有诗情画意,赋草木以人性,突出其象征意义,如,以牡丹寓意富贵,以莲花象征高洁,以老梅代表坚贞,以石榴祈愿多子,以柿子比喻如意,等等。

        在植物的配置方式上,庭院与园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园林。园林突出浓缩自然,庭院则是微缩自然、以小见大;园林主要用来悦目,庭院则重在赏心。为达到移步换景的目的,庭院的植物栽植要将大自然中的天地山川化为“胸中丘壑”,将植物与建筑主体、假山、池沼等巧妙配合,尽量做到浑然天成、不着斧凿之痕。从而形成“小庭院、大世界”的效果,力求欣赏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到的总是一幅画。

        庭院美学是基于生活的美学,不同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遁隐山林,它是在都市生活中开辟的一片私人空间,正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庭院中的绿色植物,无论草本、木本、藤本,都是士人这个阶层发现的“生活之美”,是他们精神上享受的“生活之乐”。

        (《人民日报·海外版》9.26 仇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