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名人忆旧

    过去的眼镜

    《 文摘报 》( 2017年10月14日   02 版)

        张友鸾

        眼镜,据说是明朝时候,西洋传教士带到中国来的;而它普遍被人戴用,却是进入二十世纪的事。青年人戴近视眼镜的,非常少见,一般人对它也看不惯。清末出版的一篇小说,描写一个戴近视眼镜的,在进入考场时,被拥挤的人群碰落了眼镜,满地乱摸。从它竭尽嘲笑之能事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当时对青年人戴近视眼镜的不满。

        为什么要不满呢?那个时候的人,认为戴眼镜乃是一种不礼貌的事。年纪老了,礼貌上欠缺一点,还可以得到别人的原谅;一个青年,走到哪里都是晚辈,还不出规矩来是不行的。即使是老头儿,一般也只在家里戴眼镜,出外是不戴的。如果在戴着眼镜的时候,遇见了熟人总是除了下来再拱手,否则也是不恭敬。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就戴上了近视眼镜,虽说那时戴近视眼镜的人已经多了,但是“不礼貌”的遗痕依然存在。遇见了熟人,特别是遇见了老长辈时,要把手扶一扶眼镜架,表示要摘下来的样子。这个特殊的“举手礼”是在何时取消的,很难说得准确。

        由于起初戴近视眼镜的人还不太多,在一些中等城市里,很少有眼镜店。有眼镜店的,也以卖老光眼镜为主,都是旧式的折叠铜脚,夹在额角上而不是挂在耳朵上的。近视眼镜等于附销品,根本说不上有什么验光之类的情事,架子上一副副眼镜放在那里,有深有浅,你挑着戴,觉得合适你就买。如果相差一点(很可能会差到近百度),一时又没有更合适的,也只好凑合买一副。有许多人,当时戴眼镜觉得比不戴要清楚得多,谁知却因为度数不合,把眼睛近视的程度,弄得越来越深。

        (本文最初发表于1963年)

        (《胡子的灾难历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