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4%办公室”的使命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28日   01 版)

        在教育部北办公楼的五层,有一间“4%办公室”。

        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以数字命名的政府机构。这个2012年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成立的机构被赋予了一个特殊使命——推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实现GDP总量4%占比的国家目标。

        “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世界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    

        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在20世纪末达到4%。经过20年的努力,国家才真正有了建立“4%办公室”的基本资格。当“4%办公室”建立后,不少人提出疑问,4%能不能保得住?这个办公室会不会昙花一现?

        事实胜于雄辩。据最新数据, 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7.57%,占GDP比例连续5年超过4%。

        “连续5年超过4%”,说起来“轻飘飘”,背后却是一场真刀真枪的保卫战。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数据,我国的教育规模差不多是1个美国、2个俄罗斯、4个法国的人口规模。维持如此大规模教育的正常运转,需要持续稳定增长的财力保障。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财政收支矛盾特别突出,但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依然保持了高增长。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说:“每年全国人代会审议财政预算报告,许多支出都会有异议,但教育经费的增长,几乎都是一致赞成的。”

        为什么要打一场4%保卫战?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闵维方曾说过,4%更是一个象征符号,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最有利的台阶”。 

        每个人都在期待,4%可以带来的教育改变越来越多,“4%办公室”的这场持久战远不能画下句点。

        (《中国青年报》9.22 叶雨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