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研究侵华日军暴行的“90后”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26日   05 版)

      1994年出生的江紫辰,在今年9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负责出版该书的重庆出版社社科中心主任刘嘉认为,现在出版的抗战史研究书籍,大多利用中国军队史料,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待抗战问题。这个“二十几岁的小孩”,却搜集了大量的日军战争史料,从日军史料的角度揭露侵华暴行,给我们打开了另一个视角,弥补了抗战史研究的一些空缺。

      西安西钞广场附近一间10余平方米的出租房里,除了一张床、一台电脑,最显眼的就是书架上一整排的日军战史资料。这些书皮已经破旧变黄的大部头,成了江紫辰过去6年多里最大的兴趣所在。

      这个刚满23岁的年轻人,在大学里读完机械学之后,成了一家电力企业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班后回到住处,他习惯性地翻开大部头,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

      2009年,15岁的江紫辰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档揭秘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片。此前,他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仅限于历史课本上的粗略叙述。那一瞬间,纪录片里完全陌生的战役和人物,燃起了他了解那段历史的好奇心。

      他用一年时间看了大量中国记载的抗战史料后,开始托朋友从日本搜集购买日军战史资料。让这个年轻人觉得愤怒的是,其中一些日军战史,有着明显美化侵略战争、歪曲南京大屠杀的痕迹。

      在1937年的南京战役中,成立于日本熊本县的第六师团两万多人,在师团长谷寿夫的允许下,对南京城内数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展开疯狂屠杀,仅在下关一带就屠杀被俘军人、平民百姓多达五六万人。日本投降后,谷寿夫作为乙级战犯,1947年经南京军事法庭公审后,被枪毙于南京雨花台。

      而上世纪60年代日本出版的《熊本兵团战史》第二卷《熊本兵团战史——中国事变》,在讲述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时,将其称之为“南京事件”,并认为第六师团及师团长谷寿夫无罪。

      江紫辰收藏的另外一些日军战史资料中,对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行径有着翔实记载。《扬子江在哭泣,熊本第六师团大陆出兵的记录》一书中,第六师团第13联队一等兵真田一介回忆:在进攻南京城到攻下南京城以后这段时间,我军几乎天天在城内外进行扫荡。一间不漏地放火烧光所有民居,杀光全部百姓。

      2012年,江紫辰在网上结识了1993年出生的抗战史爱好者吴京昴。此后几年里,两人开始合作买书、翻译、写文章。这两个年轻人因为缺少经费和收入来源,经常把稿费用来购买价格不菲的日军战史。这些散落在日本民间的书籍,经常在购买时遭到故意抬价,尽管如此,江紫辰还是从花费10多万元购买到的日军战史中,发现了诸多埋藏在历史角落里的珍贵碎片。

      他在研究这些战史时发现,一些资料会刻意将日军伤亡数字缩水,以此掩盖日军在中国的真实伤亡情况,否定中国军队的抗日成果。

      在另外一些日军老兵的回忆战记里,江紫辰发现中国军人在抗战中的英勇无畏,竟然让曾经的日军老兵心生敬佩。

      1937年冬,中日佘山遭遇战战斗结束后,日军第11旅团长坂井德太郎少将带着100多人下山,来到战斗最为惨烈的石桥一带视察时,一个负伤的中国军人突然从横七竖八的尸体中站了起来。当这名中国军人看见地上躺着战友和日本兵的尸体,而周围全是日本兵,陷入重围的他没有半点犹豫,直接举枪自杀。

      当网络上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质疑中国抗战中的英雄事迹时,江紫辰总会想方设法“花费重金从日本收集战史”,从日军史料中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在他发表的文章中,通过参考日方的《冈山步兵第百十联队史》发现,日军110师团110联队在攻打狼牙山时,投入了一个大队、一个中队和一个机枪小队共1000多人,最后攻上山顶发现本以为是八路军主力的对方只有5个人,日军史料中记载“发现几名八路军士兵弹尽粮绝,最后跳崖”。

      在网络上已经小有名气的江紫辰,在现实中却出奇地低调,至今没有把他做抗战史研究这件事告诉父母,“现在的人都很现实,家人更希望我有一份好的工作,也有朋友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

      这个23岁的“理想主义者”有着远大的梦想——写一部最全面的淞沪会战全史和百团大战史,让中国人记住中国军人的英雄事迹。按照设想,几个月后,另一本《南京保卫战全史》的出版,会让他距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新华每日电讯》9.18 颜文豪 秦汉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