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在医学上叫“耵聍”。外耳道有一种特殊的腺体——耵聍腺,耵聍腺可以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液体,与混合皮脂和外耳道皮肤脱落的细胞碎屑,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耳屎、耳垢”,即耵聍。
耵聍可以保护外耳道娇嫩的皮肤和耳道尽头脆弱的鼓膜,拦截外物入侵,还能调节外耳道的酸碱度,防止细菌感染。耵聍有可能自行排出,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排出。因此,如无不适症状,无须定期掏耳朵。
小儿由于面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下颌关节活动无力等原因,耵聍易和尘土混合凝结成块状,堵塞于外耳道内,即为耵聍栓塞。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当外耳道完全堵塞后,患者就可能出现各种症状。
外耳道堵塞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听力下降。家长和孩子说话时,总要加大音量、重复多次,孩子看电视时调大音量,听讲时也常因听不清老师讲课内容而注意力不集中。因上述情况表现不特异,孩子本身并不能认识到自己听力下降,所以往往在外耳道严重堵塞时才发现。此外,长时间的耵聍栓塞,可刺激娇嫩的外耳道皮肤,孩子因耳朵不舒服而搔抓,耳道皮肤常常感染,严重时甚至累及耳深部结构,发生中耳炎。
因此,家长需要定期检查孩子耳道里的耵聍是否过多,及时发现耵聍栓塞十分必要。家长为孩子清理耳垢时要注意:
1.可以用湿巾卷起来,慢慢伸到孩子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轻轻尝试把耳垢转出来。
2.用尖端较为圆滑的挖耳勺在耳道内轻轻刮,不要太深入。
3.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尖头棉棒蘸医用酒精轻轻擦拭,可止痒、消毒。
4.发现耳垢较多,又在比较深入的地方时,造成孩子不适或影响听力,及时就医,请医生处理。
(《健康报》9.11 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