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各版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基本没有提及蔡东藩的,但顾颉刚先生曾说:“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还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相提并论的。”
参加举人考试
蔡东藩生于1877年,本名郕,字椿寿,号东藩。
蔡家世居浙江绍兴,太平天国时迁至浙江萧山。蔡父是丝行店员,工资微薄,教子甚严,蔡东藩二哥10岁已博览群书,被称为“神童”,蔡东藩幼时随二哥读书。11岁时,大哥二哥患病去世,蔡东藩被送至富家伴读。
14岁时,蔡东藩与其二姑丈田沛鋆一起去考秀才,据蔡东藩的长孙蔡福源记:“每进考场,人多拥挤,二姑丈双手挽着两只考篮,腰中系一根布带,在前开路,叫祖父拉住二姑丈的腰带。”最终二人都考上秀才,蔡东藩的成绩在前。
15岁时,蔡东藩在杭州一满人家执教,不久父母相继去世,为安葬老人,蔡家欠下二姑母家巨款。
据蔡东藩大事年表,蔡东藩曾于1899年、1902年参加了两次举人考试,均落榜。
第一次据说蔡东藩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赴考,学生家长派人送蒸鸡等至考场犒劳,蔡推脱之间,鸡汤将试卷沾湿,加上考试时间将尽,来不及誊清,所以落榜。可清代科场严禁外人进入,怎么可能将鸡汤送进去呢?
第二次则据说是“天气酷热,大汗淋漓,试卷汗渍斑斑”,再度因试卷污损而落榜,亦离奇。
当编书匠惹祸
1909年,33岁的蔡东藩参加了省级优贡考试(没考上举人但成绩优秀的秀才可进入国子监读书,学成后经考试选拔,可以授官),名列前茅。第二年,蔡东藩进京参加优贡朝考,名列第一,还觐见了宣统皇帝。
对于这次觐见,蔡东藩后来说:“为了朝见,花了一大笔钱,去购买了一套绣花衣帽。半夜里就在朝见的殿外等候。等到天将黎明,由太监传出话来,说是朝见皇帝了,于是跟着大家进了殿门,跟着大家跪下叩头,跟着大家叫万岁。这样身不由己地搞了一段时候,总算朝见结束。天晓得,不但皇帝的影子没有看到,而且连什么大臣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1911年,蔡东藩被分配到福建任候补知县,因无钱行贿门人,竟被拒之门外,无法见到上司,好容易见到了,上司也没给他安排工作。
蔡东藩深感挫折,便称病回家。
这年秋天,蔡东藩的同乡好友、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编辑邵希雍拉他去编书,蔡刚开始没答应,在邵反复邀请下,参与了《中等新论说文范》的编辑,并对邵著《高等小学论说文范》进行修订。没想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惹了大祸,因书中《尚武论》《贵土货贱洋货议》《论商战》等文涉及日本,特别是一篇《民气说》,称:“彼区区之岛国,犹时存一席卷神州之野心者,异日,吾国自强,将粪除彼土,以为吾族之公园已而……”日方强烈抗议,袁世凯下令查禁此书。
以后蔡东藩在会文堂又编了几本学生参考书。
穷得吃豆腐渣
1915年至1916年,蔡东藩写完《清史通俗演义》,共100回62万字,仅得200元稿费。
蔡东藩几乎独力写完《历朝通俗演义》,只有《民国通俗演义》未完,由许廑父续完后40回。
蔡东藩创作《历朝通俗演义》期间,会文堂每月仅支付60元,据当事人说,蔡为了节省纸张,把字写得很小,这样一张纸可以放两三千字。蔡喜欢水烟,又舍不得用火柴,所以都是用纸捻来点火,招待客人,只能一根水烟枪轮流使,大家知道他穷,做个样子也就算了。
因为用不起电灯,只能用油灯,他不留发,光头,戴深度近视镜,平时穿灰白色布长衫,他不用钢笔,随身带毛笔与墨盒,仅有一套西服只是结婚时穿过,平时多素食,甚至吃豆腐渣,夏天怕熏坏眼睛而不肯点蚊香,每天换下来的袜子上都是血迹斑斑。
在创作《历朝通俗演义》之前,蔡东藩曾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在创作过程中,也曾在当地中小学教书,他自视奇高,一次在汤寿潜(晚晴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家的酒宴上,来客中有人称蔡东藩为临浦(临浦镇,位于萧山南部,蔡曾长期居住于此)才子,蔡很不以为然,说“我自许中国才子!岂止临浦才子?”
因常年写作,蔡东藩患上严重的胃病,又不愿在“敌人的刺刀下求活”,躲到山区。
1945年正月,蔡东藩诵念着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溘然长逝,终年69岁。
蔡东藩一生笔耕不辍,除了写作了大量的历史演义之外,还有教育学著作、医学著作、类书、个人诗集和一本短篇小说集《客中消遣录》。
“我伸我见,我为我文。不必不学古人,亦不必强学古人;不必不学今人,亦不必盲从今人。”品味这样有力气的话,知蔡东藩真不愧民国历史演义第一人。
(《中国家庭报》9.18 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