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23日 星期六

    清朝时“打一次车”需要多少钱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23日   05 版)
    清朝时民间所用的车

        坐轿子的官员并不多

     

        在清宫戏里经常看到朝廷大臣们都坐着轿子上朝,下朝了还坐着轿子跑来跑去,其实当年坐轿子的官员并不多。这是清代的官方限制。

     

        刚入关的时候,旗人大臣多数骑马,汉人大臣多数乘轿。乾隆十二年,皇帝劝导旗人大臣说,你们里面部院一级的大臣,由于身份相关,可以坐轿子。武职大臣还是应该多练习骑马啊!

     

        所以就形成了清代的制度——旗人大臣除亲王、郡王与一品文职可以乘轿外,其余均骑马;汉人武职大臣骑马,其余均可乘轿;另外,年及六十岁的大臣,如果实在不能骑马的,才可以改乘轿子。

     

        比“赐紫禁城骑马”再高一等的,就是“赐紫禁城肩舆”。根据清代规定,亲王、郡王和贝勒这三种本身就可以在紫禁城骑马的高等皇族,以及其他被恩赏过紫禁城骑马身份的旗、汉大臣,凡是旗人的,年至六十五岁以上,凡是汉人的,年至六十岁以上,可以改乘肩舆。肩舆其实就是一把椅子,两边拴上木杆,由双人抬行。极个别的,还有“恩赐四人抬小轿”的,这就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了。

     

        “打车”的费用

     

        当时北京城里经常能见到的车有四种,一般是根据身份的不同来使用的。

     

        身份最高的车在民间称为“方车”,这种车体积很大,门朝前开,动作也很慢,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轮子是红色的,所以制度上管它叫“朱轮车”。这种车在朝廷的规制中是给皇族的高级命妇乘坐的,车内坐的不是公主、格格,就是福晋。

     

        次于朱轮车的,还有一些官方规定的“黑轮车”,是专门给大臣的妻室乘用的,不过这种车实际上似乎并没有使用开来,一般大臣的妻室都是乘用民间的车型,方便自由。

     

        至于民间的车,依照其体积的大小则有“长辕车”“大鞍车”“小鞍车”三类。

     

        “长辕车”是由男性高官乘坐的左右开门的车。

     

        而“大鞍车”和“小鞍车”就十分常见了,二者根据体积大小进行区分,都是门朝前开,车轮位于整车的中部,故而它们的速度较快,但是较为颠簸,赶车人则跨在车沿上驾驶。

     

        赶车听上去容易,其实算得上是个“技术工种”,雇一位赶车人,月薪大概要几两银子,再加上车和骡马的钱,一年怎么也要二百两左右,一般人是根本置办不起的。所以清代北京人经常“打车”,即临时雇用一架车到某地,北京市内的话,大概“打”一次车也就只要几百文,远比置办一套划算。

     

        轿子的种类

     

        清代官员的轿子又称“官轿”,大致有两种,一种为夏日所用的“明轿”, 一种为其他季节所用的“暖轿”,又叫“暗轿”。如其字面意思,夏季的轿子由木头制成,通体雕饰,上半部有窗,透风通气。其他季节的轿子由各种布缎遮盖,上半部虽然有窗子,但是一般被遮蔽住。清代官方不仅对乘轿人的身份进行了规定,还对不同身份的人所乘轿子的细节进行了规定,如亲王、郡王可以用八人抬轿,三品及以上可以用四人抬,四品及以下只能用两人抬轿,并且规定了轿子的各个部位的细节,如暖轿顶部的材质、颜色,轿身各部位的颜色等。

     

        清宫戏里的大臣坐轿子,就几个人抬着走就完了,其实远不是那么简单。  

     

        抬轿子的轿夫一般都要找专业人员,都是精壮的小伙子,具有抬轿子的技术,才能让轿子平稳舒适,佣金自然不便宜,一位轿夫月薪大概要一两银子。其次,由于轿子是纯人力来抬的,人总有累的时候,所以一般用轿子出门的时候,要同时带两班或者三班轿夫以进行替换。在甲班抬轿的时候,轿子后面跟着一辆或几辆车,乙班和丙班就坐在里面休息。要是四人抬轿分三班,就是十二位轿夫,每位月薪一两,一年就是将近一百五十两,这还不包括给轿夫雇车的钱什么的……最后呢,由于清代的轿夫都是精壮的小伙子,每天工作又相对清闲,所以经常兄弟几个就地开设赌局,以至于争勇斗狠,有点黑社会的样子,很容易闹出事来牵扯到大臣自身。所以清代北京人坐轿子的相对较少,有些人偶尔坐轿,也是临时雇用。

     

        (《清朝穿越指南》 橘玄雅著 重庆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