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捣乱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但讲天堂的远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记》,讲地狱的也不过钞袭《玉历钞传》。这神童算是糟了!”
1918年10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上,发表了鲁迅先生的《随感录(三十三)》,严厉批评了时年仅11岁的江希张。
江希张被康有为赞为“民国第一神童”,厕身康门,徐悲鸿是其“师兄”。
江希张7岁便出版了《四书白话解说》,印行“上百万部”。鲁迅对此却不以为然。
神童背后有个怎样的爹
1907年3月,江希张(字慕渠)生于山东省历城县江家庄。1985年秋,他将当年的《交代材料》改写成自述,称:“祖父江宗先,识字不多,深感文盲之苦,立志促使子孙发奋读书。父亲江钟秀在农业劳动之余,苦读二十年,终获一定成就,著有《孔孟图歌》《兴学创闻》等通俗读物。”
语甚平淡,却有埋伏。
事实上,江钟秀此人颇有能量,1911年曾“谒学部,请勿废师范、中小学校读经,部许之”。
1918年,江钟秀等在济南南门星宿庙创立万国道德会筹备处,邀请各界200多人与商,军阀阎锡山大力襄助,致函各省,共有16省军政长官复函表示支持。
1921年,万国道德会正式成立,会长是孔德成(孔子第77代孙),副会长是康有为和田步蟾,江钟秀任监理。另有名誉会长,即美国传教士李佳白。
江钟秀崇拜孔孟,曾写《尊孔大义》七卷,指望“家置一编,人手一卷”,并与孟庆棠(孟子第72代孙)结为干兄弟,甚至将妻子的名字改为王崇孟。
江家历史多由江钟秀钩沉而来,据说江钟秀曾祖江福津当过团总,1861年秋与捻军作战时,家中5人战死,后代恪守忠孝,光绪皇帝曾以手书的“教忠励节”匾赐江家。
江钟秀有两个儿子,长子是江希孔,次子江希张“自两岁起,父母就教我认字,开始只是游戏,不久发现我能够接受,便认真地教起来,因此我三四岁就能作简单的诗文”。
七岁写出销量百万的书
1915年,署名江希张的《四书白话解说》出版,“竟畅销全国,印了上百万部,版权收入亦颇可观”。江希张晚年说:“这时我只有七八岁(指虚岁),尚不能独立思考,一切由大人支配,这部书一半是我自己写的,另一半是一个姓周的师兄(即周乐三)和其他几个人帮助写的。”该书只署了江希张的名,但他可能根本没写过。
《四书白话解说》将儒家、佛教乃至基督教的思想融汇其中,语言浅白,体现了江钟秀的风格。
康有为看了这部书,破例收江希张为弟子。
引发鲁迅批评的,是署名江希张的《大千图说》一书,它打着科学旗号,内容却荒诞不经,称火星人“身高一丈,其语言如虎”;水星人长得矮小,力气却很大,他们住在洞窟,以草芽和小兽为食,人口有二十兆;金星人有翅膀,能飞行空中,他们永远不会死亡,入火也不会燃烧,身轻如纸,人伦发达,精通移魂换魄的法术;木星人野蛮且无文字系统之发展;土星人拥有如神般的智慧,以果为食,住在洞窟中。
江希张后来说:“当时有许多书册假用了我的名义,有的是得到我父亲同意的,有的是我父亲也不知道的。其中有部《大千图说》与我无丝毫关系。”
《大千图说》最初由万国道德会出版,在署名江希张的《四书白话解说》《息战论》等书序跋中,均提到了这本书,可见,它与江希张绝不是“无丝毫关系”。
中年后成了科技工作者
1927年2月,江希张经西伯利亚去法国求学,他自称“勤工俭学”,但实际上是万国道德会资助。在法国,江希张与学钢琴的宋以莲结婚,宋的父亲是驻澳大利亚总领事,江遂改换专业,考入法学院的国际关系研究院。2年后毕业,与夫人同去澳洲,但“当时欧澳之间文化风气迥异,两人均不愿久留”。于1931年春回国。
1939年,江希张的岳父到南非约翰内斯堡任职,当地华侨报纸《侨声报》缺一位总编,江希张“乃毛遂自荐,签订了两年合同”。后因珍珠港事变等,滞留海外,1946年才回国,才知夫人宋以莲已去世5年。
因局势混乱,江希张再改专业,在一化工厂中做技术工作,与震旦大学医科刚毕业的郭毓环结婚。
1985年,山东省政协征集文史资料,相关人员拜访了江希张,见他“岁届耄耋之年,仍是耳聪目明,谈吐清晰,身体很魁梧,不驼背,反应机敏,记忆特好”,书案上尚有他“刚翻阅过的外国杂志”。只是江希张的左腿比右腿细很多,乃文革中“长时间下跪的结果,膝部的大血管被压扁了”。
江希张后半生从事化学方面工作,业余时间翻译了世界名著《精油》,又为新华社对外部撰写专业论文,在英、美、法、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发表。2004年初春,江希张去世,终年97岁。
(《北京晚报》9.15 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