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迷恋盗墓类小说、电影和鉴宝节目的人,通过互联网结识后组团流窜各地盗挖古墓,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出资,有人负责看风水、勘探地形,有人负责打挖盗洞……因组织松散、相互猜忌,最终爆发内部矛盾,有人给警方打举报电话。警方从举报电话入手,经过近10个月的艰苦侦查,一举摧毁5个涉及9省30多个市(州)的盗掘古墓葬团伙。
近年来,盗墓文化可谓红透文化市场。盗墓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因情节惊险刺激而广受关注,《九层妖塔》《寻龙诀》等以盗墓为题材的电影陆续上映。惊险刺激的盗墓元素,再添加些爱情、英雄等炫酷色彩,盗墓文艺作品赚足眼球,收获大量粉丝。
在其影响下,某些缺乏理智、被利益驱使的盗墓迷将想法和冲动化为行动。湖南警方侦破的这起大型盗墓案就充分说明,盗墓文化对盗墓犯罪确实存在助推作用,盗墓团伙的分工方式、工具技术等都能在盗墓文艺作品中找到原型。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盗墓文艺作品放大了盗墓的经验刺激,却掩盖了盗墓对历史文化、人伦道德的伤害,忽视了对盗墓行为需要负法律责任的阐述。
根据文物保护法及刑法等法律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属重罪。这种盗掘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能就在盗墓过程中灰飞烟灭,尤其是多数盗墓犯罪分子文化水平不高,只是为了盗取陪葬物品。
因此,必须警惕盗墓文化对犯罪的助推作用。除了严厉依法打击之外,还要做好反盗墓的宣传工作,文保部门、公安机关要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创新宣传方式,讲好保护历史文化的故事,还原盗墓行为最真实、最完整的模样。
(《法制日报》9.15 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