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凑合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07日   05 版)

      ■顾土

      如今我们最喜欢讲细节决定成败,还认为产品的精致是竞争的关键,但在我的少年时代,凑合是个日常用语,精致、严谨则是个稀罕词。

      过去我们最凑合的是厨房,很长时间里,在单位排队分房,许多人的房子里基本没有下厨的地方,楼道里、屋檐下,凑合凑合就行了,至于橱柜,听都没听说过,只知道碗柜,油乎乎地往炉子附近一靠,足矣。今天的厨房却是买房子时最需要考虑的一项,明厨、开放式厨房都是兜售房屋广告里必不可少的内容。

      卫生间曾经也是凑合的首选。那时没有卫生间这一说,叫茅房。现在的房子,一卫、两卫、还有主卫、客卫。我第一次得到一套两卫的房子,来参观的朋友都显出一副讶异的模样:怎么,要两个厕所干吗呀?那时还根本不知道厕所也可以设计在卧室里。

      虽说厨房、厕所已经不再凑合了,还有精益求精的趋势,但不该凑合却依然凑合的地方保存的仍旧不少,这些地方无不与公共联系在一起。

      公共楼道过去是堆积自行车、大白菜、蜂窝煤和破破烂烂的所在,当时屋子里狭窄无比,堆积也算情有可原;现在的公共楼道都是分摊面积,占据公共楼道就是占据了别人家的财产,可似乎许多人的脑袋还没有转过这个弯来,也没有人以为楼道就是自己家的脸面,只有乱堆乱放。

      垃圾袋是近20来年的产物,从前都是拿个簸箕,拎个桶,积满垃圾后找地方一倒。自从有了垃圾袋后,好像家家都以为垃圾袋最该凑合,将菜市场的塑料袋当作了垃圾袋,这里留个洞,那里裂了口,只要垃圾袋所过之处,无不一路洒下汤汤水水。

      究竟有多少家庭会将垃圾袋扎妥,有多少人会为垃圾回收、处理着想,我没有统计……

      (《扬子晚报》8.3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