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明显提高畜禽类生长”——自这个研究结果于1946年首次被报道后,抗生素就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世界各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客观来看,饲用抗生素对现代畜禽业的飞速发展有不可否认的贡献。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只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种类和用量符合相关规定,并遵守停药期,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若对畜禽“违规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则将对畜禽本身,对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长远危害。
为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和根本扭转畜禽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全球畜禽养殖业正在提倡“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不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药物。但是,这个定义有绝对和相对的区分。绝对的无抗养殖是在养殖过程中对畜禽的疾病防控拒绝使用一切抗生素;相对的无抗养殖是对畜禽的疾病防控,允许规范和合理使用部分抗生素。无论是哪个国家要实行无抗养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均将从相对的无抗养殖到绝对的无抗养殖。
现在,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养殖业来说,取消并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实际上并没有问题,因为育种、营养调配和环境改善等已能极大促进畜禽的生长。问题是在畜禽患病时,是否可以从合理使用抗生素到绝对不用抗生素。
可喜的是,中国养殖业也有了一些抗生素替代品。比如中草药提取物,这是目前在国内研究和推广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生素替代品。此外,比较成熟的抗生素替代品还有微生物制剂(主要是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酶制剂(酶制剂不直接参与攻击病原菌,大多数作用是减少病原菌的生长基质)、酸化剂(如延胡索酸、柠檬酸)、特殊功能的化合物(如二甲酸钾、糖萜素和低聚甲壳素等)。
因此,在养殖动物进行充分和全面免疫、改善卫生条件、提高饲料营养条件下,动物无严重疾病时不用抗生素,小病和普通疾病试用抗生素替代品来治疗,长此以往,绝对的无抗养殖在中国是能实现的。
(《北京日报》9.1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