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候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云块占据天空的面积就是云量,计算单位为“成”,云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云在天气和气候及全球变化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年平均总云量为61%。由于我国地域纬度跨越较大,云量在南北的分布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呈带状分布而减少,纬度越高,云量越少。总云量空间分布与我国气候环境相关,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云量少;南部水汽供应充足及受季风影响,云量多。同一纬度下,东部云量多于西部。
一般来说,夏季是我国夏季风最强盛时期,暖湿气流供应充足,同时温度高,蒸发量大,从而形成了云量最多的时期,尤其5、6、7这三个月的平均总云量可达6~7成。而冬季影响我国的气流主要是西北干冷空气,同时温度低,蒸发量少,云朵难以形成,是一年中云量明显偏少的一段时间,12月平均总云量甚至不足4成。
统计表明,1961-2015年,我国平均总云量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呈减少趋势,而之后呈现反转趋势,总云量在波动中上升。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以来,我国年平均白天的总云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5年全国平均总云量比常年偏多了0.27成。
关于近十年我国云量整体增加的原因,人们并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只是有人做过一些推测。比如有人认为是气溶胶含量增加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气候变暖引发的效应。
云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日照。2000年以来,我国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大多数年份低于常年平均值,这可能与云量增多有关。日照的长短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如果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例如,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发机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日照时数减少还可能对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作物的种植适宜区域。此外,云量增加会减少地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辐射量。
(《北京日报》8.23 张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