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不如增加专座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必须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者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北京晨报》7.6 汪昌莲)
让农村老人的晚年更安稳
有调查表明,当前部分农村老人为了子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随着日渐年老,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愈发边缘,生活则维持在“有饭吃,没钱花”的状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农村空心化、农村家庭空巢化成了普遍现象。当分居城乡的“两栖”家庭越来越多,对老人疏于照顾,甚至需要老人独立承担照顾孙辈的重任,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包括子女在内的全社会,拿出更多的温情来。
当前阶段,难免有一部分老人要留在农村,子女不能陪在身边,但这不意味着就没有应对之策。农村养老基本分三种:家庭养老、种地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每驾马车都有足够“马力”,农村老人的生活品质才能更有保证。
社会转型期的养老问题,家庭内部已少有潜力可挖,政府和社会组织却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让占比近半的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老有所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人民日报》7.5 王石川)
“法不责众”已是过去时
因在“精准扶贫”中工作不力,陕西省米脂县扶贫办多名官员日前被“集体免职”。不久之前,陕西旬县国土局7人领导班子集体被免职也曾引发关注。
予以“集体免职”是一种现实选择,这不仅体现了当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更释放出从严治党治吏,越往后执纪问责越严的强烈信号。这样的“集体免职”虽不是首例,却用看得见的事实,再一次向人们昭示,“法不责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已将“党组织”纳入问责范围,这意味着问责今后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个人,也会延伸到党的组织、领导集体。
或许有人担心“集体免职”会造成系统空转,甚至瘫痪。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人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一些干部能不能彻底摒弃“法不责众”的心态,尽职尽责?各地能不能像陕西那样亮出“集体免职”利剑,猛药去疴,以儆效尤?
(《法制晚报》7.4 张国栋)
“吃亏是福”非无原则妥协
近日,北大校长一篇“吃亏是福”的毕业致辞让大家耳目一新。因为有亲身经历,这篇校长临别赠言十分接地气,充满着思辨的色彩和人生的哲理。
吃亏是福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人生哲理和处世方法。作为人生哲理,吃亏与否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可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乐观地面对人生世事。从这个层面说,吃亏是福在人生态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有些亏是不合理的规则造成的,有些则是潜规则造成的,这个时候,吃亏是福的古训就不一定适用了。吃亏相当于妥协,今天默认了,未来就可能付出更多。大家都妥协,那么潜规则就可能变成明规则。面对这些不合理、不公平的规则,不能一味强调吃亏是福。
利己与利他都是一个公民责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后人才会少吃一些亏,多得一些福,才会少走一些弯路,把更多的人生精力放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钱江晚报》7.5 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