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跨国寻母55年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20日   02 版)
    黎远康(右一)与母亲、姐姐合影

        黎远康是洛阳矿山机械厂的退休职工,2009年,他和分别55年之久的母亲重逢。那年他61岁,母亲80岁。

     

        跨国情缘 分手告别

     

        上世纪40年代末,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在新疆工作时,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两人擦出爱情火花,并结为连理。后来,瓦莲金娜生下一儿一女,女儿叫黎远礼,儿子叫黎远康。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和妻子带儿女到了东北。

     

        1955年春天,苏联启动撤侨计划,居住在中国的11万侨民需要撤回苏联,这其中就包括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瓦莲金娜动员丈夫跟她一起返回苏联,可是,黎远康父亲不愿意前往苏联,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

     

        儿子与母亲 一别55年

     

        1955年夏天,瓦莲金娜背着丈夫,带着两个孩子登上了从沈阳经满洲里至苏联的火车。黎远康回忆:等我父亲下班回来一看人去楼空,马上和相关单位联系。当这辆火车还没到满洲里的时候,车站上的工作人员就在那里等待,车一到我母亲、姐姐就下来了。

     

        黎远康的爸爸也赶到,一家四口相对无言,默默流泪。最终仍是分别,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回苏联。

     

        1956年秋,由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破土动工。黎远康也跟着爸爸来到洛阳。自从满洲里一别,父亲母亲因为通讯不畅就再没联络上。

     

        相见无望  父亲再婚

     

        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苏关系逐渐恶化。1960年,苏联撤回了所有专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父亲黎怀钰感觉与妻子相见无望,再婚了。

     

        1968年,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当工人。1972年,他结婚了,第二年有了孩子。1982年,黎远康的父亲患上淋巴瘤。黎远康意识到,如果找不到母亲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然而,这对跨国夫妻却终未能重逢。

     

        花甲之年 与母重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心情愈发迫切。

     

        2007年冬天,黎远康把寻亲的资料发给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他们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原来,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同时,妈妈也一直在寻找孩子。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2009年12月27日,黎远康在中央电视台的安排下来到了莫斯科,参与节目的制作,在节目现场,他见到了母亲。

     

        母亲一直没有再婚,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之中。

     

        之后,母亲和姐姐来到洛阳,感受黎远康生活的城市。几天后,黎远康又带母亲和姐姐到海南旅游。如今,这一家人经常通过各种现代通讯方式联系。

     

        (央视新闻 6.13)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