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订制旅游、移动理财钱包、手机健康顾问……越来越多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走进日常生活,不少老年人群受限于各种原因,没能顺畅地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
“看别人刷一下二维码就能进景区,我们心里很羡慕。”67岁的上海浦东居民杨国荣,一有空就喜欢全国各地跑。前不久,在海南三亚某知名景区,他排队买票花了近1个小时。细心的老人发现,在检票口,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放在检票机上扫一扫,就能进入景区。“用起来挺方便,但我们老人学起来可不容易。”杨国荣说,还有一些老人担心线上支付的安全问题。
截至2016年末,我国互联网健康医疗用户规模已达1.95亿,占网民的26.6%。其中,网上预约挂号用户使用率为10.4%,网上咨询问诊、网购药品、医疗器械、健康产品等用户比例在6%左右。“以前,老毛病不定时发作,常急坏家人。现在有了这块腕表,可以随时监测血压,一旦有异常,可以随时呼叫医生。但腕表还有一些功能需要改进。”北京的张建国兴致勃勃地展示“随身小医生”——智能健康腕表。68岁的张建国患有高血压多年,去年9月,街道启动“健康家e养老计划”,给他配发了智能腕表。虽然看起来与普通腕表没多大差别,但功能很多:除了打电话、语音播报、实时计步,还可随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标,定位老人位置。
张建国的儿子说,平时工作很忙,难以经常陪在父母身边,很怕父亲病倒在某个地方,无法及时抢救。现在,父亲的腕表绑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他进入公众号就能实时看到父亲的血压、心率等数据和位置,“出现意外时,如果家人在附近,可以及时赶往抢救;如果家人不在,还有社区医院及时抢救,可以说是‘双保险’。”
此外,不少理财机构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小区里的社区银行网点、财富中心、理财中心等遍地开花。71岁的山西退休职工王文昌喜欢“逛银行”,看看哪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哪家银行在做赠品活动。王文昌说,“听说现在年轻人都在手机、网上买理财,那个我也看不明白。还是觉得手里拿着一纸凭证踏实,但选择起来很难。”
支付宝一项近万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参与的“互联网新事物”意愿调研结果显示,九成人乐意主动学习新事物,超四成希望从子女处学习新技能。但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注册网银、使用U盾、连接WiFi、绑定银行卡……要想使用余额宝这样的新鲜事物还相当困难。
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显示: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以QQ和微信为主的社交网络重构了老年人的社会生活。青年人是社交网络使用的先行者,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种“带路人”效应。子女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同时,别忘了教他们防范各种诈骗。给老人买智能手机后,尤其要告诉老人通过手机支付时该注意的问题。
(《人民日报》4.28 王珂 耿凯丽 申少铁 欧阳洁 王子尧 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