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27日 星期四

    东方蜂群为何更易瓦解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27日   07 版)

      自从19世纪末我国建立最早的西方蜜蜂蜂场以来,有多达80%的本土蜜蜂蜂群消失。在整个亚洲地区,许多东方蜜蜂亚种目前也处于接近灭绝的状态。

      蜜蜂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动物,拥有以等级制度、协作和分工为特征的社会结构。每个蜂群都有一只蜂王,它与雄蜂交配后产卵,并食用工蜂采集自花朵的蜂蜜。蜂王通过分泌一种从颌部释放出的信息素来“统治”蜂群,信息素中含有促进交尾和喂食等活动信息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合物还可提供显示蜂王健康状况和情绪的信号。

      在实验室和野外观察中,研究人员发现,西方蜜蜂的蜂王释放出更大剂量的信息素,它们工蜂的触角在拾取化学信号时也更加敏感。这意味着与东方蜜蜂的蜂王相比,西方蜜蜂的蜂王身边有更多“仆人”的陪伴。东方工蜂与蜂王之间较为松散的联系也使得其蜂群更容易分裂。

      大约有5%的东方工蜂拥有活性卵巢,这意味着它们随时可以取代蜂王,或者在任何时候出走建立新的蜂群。而在西方蜂种中,这种“不忠”工蜂的比例只有0.01%到0.02%,从而使蜜蜂社会具有高得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样的特点是养蜂人所喜欢的。

      在经过7000多万年的进化之后,东方蜜蜂可以对该地区种类庞杂的大量植物进行授粉。而西方蜜蜂的授粉活动只集中在少数种类的花卉上。东方蜜蜂的大规模消失意味着许多本土植物可能得不到授粉,从而引起生态平衡的根本性变化。

      (《参考消息》4.1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