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书局网站首页上,语言学家、古文献学家杨伯峻译注的《论语译注》,已连续数月雄踞销售排行的前五位。该书各种版本全年总销量达45万册。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初版于1958年,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译文流畅明白,不但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语》,因此在学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古文字学家张政烺曾撰文赞誉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为同类著作的典范。
中华书局编审崔文印认为,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最大特点,是译文和注释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众多的异说之中,为什么要选这一说而不选另一说,杨先生在注释中都作了说明,让人读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杨先生的译文尽最大努力使其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及其表述的内容,一丝一毫都不肯放过。”崔文印说。
在某网络论坛上,“钱穆的《论语新解》和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哪本比较好”这一问题引来了近百条回复,讨论热烈。其中一位回帖者总结了自己的阅读心得认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是以语言学的学术底蕴去读的;钱穆的《论语新解》是以纯正国学、传统的解经思路去读的;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融通佛学与道家,而对《论语》作了别样的阐述;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则从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体系管窥《论语》。这些书各有侧重,各有其他注译不能赶超的优势和特点。”
不满足于解构过的经典,渴望深度阅读,渴望阅读原汁原味的古籍,已成为当下传统文化热中显现的新需求。这使得有学术品质的著作成为畅销书籍。
(《文汇报》4.3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