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人类向“再造生命”迈进一大步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16日   07 版)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成功合成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我国也因此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来自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介绍,这项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了有活性的真核染色体,得到的基因组可以很好地调控酵母的功能。同时,合成的染色体经过精致的人工设计: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

        “人工合成染色体的价值,在于实现对基因的操控。”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元英进说,如果合成的染色体与所取代的天然染色体完全相同,仅仅是“知其然”,但重新设计了染色体并确保细胞活性,说明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知其所以然”。此次研究解决了合成单细胞真核生物的基本科学问题,为未来设计、构建复杂的真核生物细胞提供了更多知识储备。

        由于酿酒酵母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模式生物,人工合成的酿酒酵母染色体,能够为癫痫、癌症、智力发育迟缓和衰老等人类面临的医学难题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

        元英进举例说,利用酵母菌细胞可以研究染色体异常,如果找到并修复细胞的基因组失活点,有望治疗因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发育异常。

        此外,酿酒酵母本身有着巨大的工业开发潜力。应用生物技术,酿酒酵母理论上可以合成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有机物。比如,用酵母菌合成青蒿素已经产业化,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植物提取。但由于酿酒酵母比较脆弱,对环境要求严苛,其应用范围一直受限。

        不过,虽然此次人工合成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有着精巧设计,它们仍然是天然染色体的模仿品。若要重新设计、建构整个细胞,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文汇报》3.11 陈芳 董瑞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