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自己的书房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16日   05 版)

        ■韩浩月

     

        当一个人把自己关进书房的时候,他的潜台词一定是这样的:不要打搅我,让我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

     

        我在很晚的时候才有了一间真正的书房。以前都是一张简单的书桌摆在卧室里或者阳台上,写东西的时候,要先自我闭关半小时,把外界的声音全部屏蔽掉之后,才能进入情境。

     

        记得有朋友过来做客,看到我家阳台上杂乱无章的写作环境,感慨道,“真想不到你那十多本书是在这儿写出来的”,我把这句话当成一种表扬了。一个写作者,没有书房,就如同一名战士缺乏战车与盔甲。当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早期的文学创作,连一个宽绰一点的阳台也没有,甚至是趴在土炕上完成的。

     

        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里写到过有两怕,一是怕有人敲门,二是怕有人进他的书房,因为陌生来者进家或者进了书房之后,总是忍不住眼光四处溜达,想要卷起一本书或者一幅字画,就算不打算带走东西,一拨拨地进来漫无边际地闲扯,也会让贾平凹感到郁闷、憋气、愤怒……作家写作,最需要两种感觉,一种是安静,一种是安全感,书房恰好能提供这两者。

     

        在没有书房的时候,最能让写作者觉得安静和有安全感的,恐怕是待在洗手间里了。关上门,打开抽风机,或者拉上浴帘,整个世界就被关在了门外,这个时候读上十来分钟的书,或者发上十来分钟的呆,没人管你,对整个人来说,这是极好的放松。

     

        记得我在准备自己书房的时候,就出于实际需求与综合考虑,订制了隔音效果非常棒的门,购买了心仪的书架,摆上了觉得值得一翻再翻的好书,书架前面,放了一张柔软舒适的小沙发,电脑前坐累了,躺小沙发上翻翻书、哪怕浏览一会手机,都觉得心情无比愉悦。

     

        在家里,当我把自己关进书房的时候,就等于发出了一个信号,“我在工作,请勿打扰”。但从幼儿园回家的女儿,对此信号是不管不顾的。她时常冲进门来,要么让我欣赏一幅她刚完成的画,要么送来某种她觉得美味的零食。如果不忙的话,我会把她抱坐膝头,让她看着我打字。——让一个人可以随便地出入你的书房,这是一种至高待遇。

     

        英国哲学家亚当-菲利普斯有一段关于书房的文字,特别值得分享,“坐在这个书桌前唯一会做的事情也就是下笔写作。当停笔时,抬头看看前方,什么也不想,忘记当下,思绪分散,无边无际地飘向远处。我一直梦想自己能在任何地方,任意房间落笔写字,而事实上,我却只有在这个房间里,才能真正写出点东西来。”

     

        我觉得这是一种奢侈。在互联网时代,我时常要在不同的场合写作稿件,比如电影院旁的咖啡馆,比如旅行途中。时间久了,也习惯于用一台智能手机来完成信息搜集、稿件撰写与发送的任务。但还是觉得,真正的写作应该发生在书房里,只有在书房里,才会感到有无数大师相伴,有种无形但却有力的精神暗示,来激发一位写作者在自己的水平之内,尽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奔波了一二十年,书房终于成为我白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可以这么说,我在书房的时候,就是最平静、最快乐的时候,愿你也有更多的时间,待在自己的书房里。

     

        (《羊城晚报》1.1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