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小农生产过时了吗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14日   06 版)

         一家言

     

        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核心之一是降低农业的生产强度。

     

        这一政策方向在于降低农业耕作强度,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实现自我修复,尤其是中国北方水资源缺乏,对土地的污染非常严重。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出路在于农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小农经济已然过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中国仍有超过2亿户“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

     

        在现代社会,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常常背有“恶名”,一般观点认为它阻碍了工业化进程,但是一直没有人在理论上把背后的原因说清楚。

     

        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有自身非常明显的特点:一个小农家庭就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单位,它要预测未来的市场,制定生产计划,这个过程要考虑所有影响生产的外在因素——特别是气候,然后规划劳动力投入,审时度势把握良好的市场出售时机。而在小农家庭消费上,它还要灵活把握丰收、欠丰等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消费支出。这种经济学上的多任务问题,需要极丰富的人力资本积累。

     

        中国的小农经济催生了大量掌握着各种经验的小农,虽然他们受教育水平不高,但却拥有各种社会技能和经验。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所以涌现出大量农民企业家,和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有直接关系。小农经济培养了众多有经济头脑、有管理才能、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更是不可复制的。

     

        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无剥夺的积累”,在中国,由于农民拥有土地,他们对工资的要求往往较低,导致中国工业化的成本比较低。工业化没有让农民流离失所,变成城市贫民,因此中国城市没有大规模的贫民窟。小农经济对农民的保护也可能是个重要原因。

     

        目前中国不能抛弃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也有现实原因。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或者农业商业化,我们都做不到,因为中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跟欧美动辄几百英亩的大农场相比有天壤之别。农业在中国是极其昂贵的行业,说它昂贵,是因为农业——主要是粮食种植,是不可能有丰厚的商业利润的。在全球范围内,这种情况有一定普遍性,西方很多大农场也主要依赖财政补贴。

     

        (《北京日报》3.6 姚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