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地方性知识优先于普遍性知识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02日   06 版)

        从历史深处看,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探索历程,其贡献之一就是向世人揭示了一种基于西方发展道路的“知识虚妄”,从而打破了西方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普遍知识”的迷梦。

        邓小平同志最著名的论断之一,就是将改革的方法论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即“实验”。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宏大实验对人类既有的特别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它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逻辑:地方性知识优先于普遍性知识。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以后进者的姿态进行着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异域知识”的吸收和学习。但是,我们未因此而盲信西方基于其实践所建构起来的那一套关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知识体系,特别是从来没有盲信过新自由主义向转型国家许诺的那套现成的“普遍性知识”。

        与之相反,我们始终更为重视普通民众的实践智慧——中国人的“地方性知识”。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经验时多次强调,中国改革起步于农村,而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改造出来的,“发明权是农民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他把农民看作改革当中最大的实事求是派,并由此出发来向世人解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我们对西方提供的所谓“普遍知识”和“现成答案”,具有一种天然的免疫力和距离感,而更加重视在改革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地方性知识”,并在基层实验的基础上将其有条不紊地加以推广。

        这样一种尊重“地方性知识”而不是“普遍性知识”的改革模式,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试验性的转型模式为市场秩序生成创造了多种可能的形式、路径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政策回旋余地和成功概率。

        (《解放日报》2.21 张雪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