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哲学专业遇冷折射社会的功利化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17日   01 版)

        说起那些年哲学的辉煌历史,不少哲学专业老师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

        “那时,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学生才能进入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韩东晖于199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哲学专业。本科时,韩东晖班级中有很多各地的文科状元。但是,这些年来哲学院的状元们越来越少,问起学生“为什么来学哲学”,学生的回答令他有些尴尬,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调剂过来的。

        “一旦面临就业保研出国等重大选择,学生们就会把对个人长期发展有利的学科知识暂时放到一边,自动偏向短期内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韩东晖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倾向让大学生们逐渐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从长远来讲,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韩东晖表示,很多欧洲国家都很重视中学的哲学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哲学素养。“很多欧洲国家的民众整体素质比较高,这得益于他们从中学就开始的哲学教育。例如,法国的高考试题中就有哲学作文。”

        (《中国青年报》1.9 叶雨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