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秘密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17日   02 版)
    钱学森
    钱伟长
    钱三强

        《百家姓》由宋人编写,国姓“赵”自然排在第一位。可是“钱”姓为何列居第二呢?正是因为他——钱镠(谥号武肃王)。

     

        钱镠开创吴越小国,祖孙五代为钱王,繁荣了江南,归顺了中原,和平并入宋朝版图,为宋朝官民称道。

     

        钱镠子孙如今已有数百万之众,且代有名人,如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等。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跟家风家训有很大的关系。钱镠出身卑微,而后却位列王侯,如何保证家族的富足是他最担心的问题。钱镠一共有33个儿子,把王位传给儿子还要让手下人信服也是个问题。于是,钱镠在六十岁时立下家训八条,告诫子孙“莫纵骄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并强调“子孙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须是破家灭门,要鸣鼓而攻之。”就是为了保证钱氏家族的家风。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这个传统直到近代中断。

     

        这样的家训,在古代的名门望族中似乎并无多少特殊性。但钱家的家训中,有一条对后代影响深远:“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爱读书这样的家训家风,实则源于钱镠。他出身寒微,七岁属文,十五辍学。主政吴越后,深感读书重要,因此他好学不辍,招来“满堂花醉三千客”,使吴越成为天下大乱中文人雅士相聚的一隅乐土。

     

        除重礼仪、好诗书的家训外,互助的风气也是钱家成功的关键因素。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栗”。

     

        科学家钱江初回忆起家族历史时说:村子里有五六百户人家,基本都姓钱,早在1901年村里就办了小学堂,所有小孩上学全都免费。村里实行“学田制”,专门划出三百亩田,这些田的收入全部作为小孩上学的经费。钱伟长幼年丧父后也是靠着叔父钱穆和宗族的救济才完成了学业。

     

        钱氏家训中关于个人修身,讲的是:“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这与《礼记·大学》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脉相承。其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国家培育了无数大师和精英的原动力。

     

        (《廉政瞭望》2016年第12期 余世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