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调水冲污治不了“黑臭”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05日   01 版)

        2016年2月,住建部、环保部公布了首批全国地级城市及以上黑臭水体名单,共计1861条。截至目前,全国城市黑臭水体的数量增长153条。

        增长缓慢不能反映城市黑臭水体的真实情况。75名志愿者检测了全国24个省市的83条河流(湖泊),根据样本推算,住建部公布的黑臭水体数量可能只有真实数量的三分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丁爱中也注意到地方政府瞒报的现象。根据2015年发布的“水十条”,到2017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丁爱中说:“要想把城市所有的水体都治理好,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时间压缩得太短,有的地方选择将能够完成任务的水体上报,不能完成的不予上报。”

        由于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的时间周期太长,有些“着急”的地方政府官员向丁爱中请教,能否采取向河道当中喷洒生物制剂、灌注清水等短期应急措施,使“黑臭”能有明显改善。

        实际上,这一行为已上演。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茨山河流经龙湾公园的一段河流,检测点的上游有一个排水口,大量相对清澈的水从管道注入河中。据了解,春天,管道会向几乎干涸的河中注入清水,掩盖住河底的淤泥和垃圾,让河水看起来比较清澈,味道也不那么明显;冬天停止注水,但因为河水结冰,也不会有太大味道。然而,用这种简单的方式缓解污染带来的影响,如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北京青年报》2016.12.30 郑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