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03日 星期二

    将网络治理的主体进一步细化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03日   06 版)

        演讲人:张翼(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演讲时间:2016年12月16日

        演讲地点: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

        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既要在现实社会中生活与工作,也要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生活与工作,而且经常穿插往返。进入网络社会之后,对现实社会的治理与对虚拟社会的治理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现实社会的分层结构同样会影响网络社会的社会结构。比如,雇主阶层与中产阶层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远远高于工人农民群体。如果将中产阶层分为新、老两个阶层,则新中产阶层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远高于老中产阶层。如果再将新中产阶层的供职机构分为国有与非国有,则非国有部门的新中产阶层使用互联网的频率更高。与现实社会的中产化程度相比,虚拟社会的中产化程度更高。

        与现实社会中的情形一样,人们在网络社会并不仅限于购物和浏览新闻,还会以自媒体方式扩大自己的话语影响力。根据调查,中产阶层比其他阶层更倾向于在网络发表评论,有40%左右的中产阶层会在每天或每周发表评论,非国有部门的新中产阶层发表评论的概率高于国有单位的中产阶层。

        网络社会的另外一个复杂之处,在于线上线下活动的交织。在经常参加线下活动的人当中,也是中产阶层和雇主阶层更易于参与线下活动;非国有单位的中产阶层中,大约有40%左右的人参加过线下活动。

        网络社会的活动主体是中产阶层和雇主阶层。网络社会的评论与跟帖主要也是由中产阶层和雇主阶层所产生的,他们是网络社会主要的话语生产者。要治理好网络社会,就需要将治理的主体进一步细化,并以阶层分析的视角设计治理政策。

        (《中国青年报》2016.12.16 石欧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