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北京的儿化音

    《 文摘报 》( 2016年12月27日   05 版)

        南方人在学习北京话时,对轻声、儿化感到很困难。

        所谓儿化,就是在词的韵尾加一个卷舌动作。不要看这样一个小小的卷舌动作,却有重要的语法作用和词汇作用。它有“小称”作用,例如:枣儿、杏儿、勺儿等,所指称的都是小的东西,大的东西一般是不儿化的,如火车、飞机、礼堂。可是前面一指出它小来,后面就要儿化——小火车儿、小飞机儿、小礼堂儿。这从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出了儿化的“小称”作用。

        儿话也表示亲切、喜爱、轻松随意等情感色彩的,例如妞儿、美人儿、酒窝儿。如果跟“子”尾的例子作对比,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儿化有这种感情色彩。比如将“他是我们这里的头儿,有事找他没错儿!”里面的“头儿”换成“头子”,效果就截然不同:“‘文革’时,他是打砸抢抄抓的头子,进去过一段时间。”

        儿化词绝大多数都是口语词,在庄重的讲演和政治性发言中,应慎用。过去我所供职单位的一个非京籍人士对北京话非常感兴趣,说话时总想试着用儿化词。在某次迎新会发言时,他说:“我们单位儿条件儿不错,欢迎你到我们单位儿来。”大家听了一怔。不是别的,主要是他的儿化用得不得体。

        (《北京晚报》12.15 董树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