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秋,1901年出生于安徽寿县的一个封建家庭。在他10岁的时候,家道中落,徐梦秋也随之品尝了人间的辛酸,叛逆的情绪在他心中开始酝酿着。1920年春,徐梦秋在就读的养蚕技术培训学校发动了一场造反活动。但这次造反没有成功,校方开除了10名学生,徐梦秋就是其中之一。
1923年暑假,徐梦秋听说有一批进步人士要创办上海大学,于是他和另外七名同学赶往上海大学求学。在那里,徐梦秋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个月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北伐战争时期,徐梦秋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为谋生计,他化名孟明进入商务印书馆当校对员和编辑。利用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他读了不少书,还出版过几本通俗读本,如《朱元璋评传》《南明哀史》《中国抗侨史》《戚继光》等。这是他后来被称为“红色历史学家”的缘由。
1934年,徐梦秋随同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徐梦秋经历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过雪山时,徐梦秋被冻坏了双腿。后来到了延安,由马海德大夫主刀,锯掉了他的双腿。这在参加长征的领导同志中,特别是文职领导同志中,是唯一的一位。因此,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他格外照顾。
1936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总司令朱德发出大规模地编辑红军战史、征集红军史料的通知。其内容为: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扩大了国际影响。为了完成这次大规模的征集,中央专门组建了红军历史征编委员会,并由徐梦秋任总编辑。
征集启事发出后,稿件如雪片般从各地飘来。著名左翼作家丁玲曾在《文艺在苏区》一文中,这样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征稿启事发出后来稿的情景:“从东西南北,几百里、一千里外,甚至从远到沙漠的‘三边’,一些用蜡光洋纸写的,用粗纸写的,红红绿绿的稿子,坐在驴子背上,游览塞北风光,饱尝灰土,翻过无数大沟,皱了的纸,模糊了的字都伸开四肢,躺到了编辑者的桌上……从长征出发前写起,一直写到陕北……夜渡乌江,大渡河抢渡,娄山关前后,再占遵义,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地被描绘了出来。”
此次征集,编委会选定一百篇文章、十首歌曲及六个附录等,装订成上、下两册,抄写二十余份。编委会本着存真的职责,除对来稿中的笔误和特别不妥的句子加以改正外,其余绝不滥加修改。最后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统稿,并撰写《关于编辑的经过》和《出版的话》。1937年2月22日,书稿完成,由朱德总司令题写书名,是为《红军长征记》。
编辑整理好《红军长征记》后大半年,即1937年11月,徐梦秋化名孟一鸣赴苏联治病。到达迪化后,他被新疆的铁腕人物盛世才留用,任命为教育厅副厅长兼新疆学院院长。此时的盛世才伪装进步,伪装亲苏亲共,企图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来对抗蒋介石。
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判断苏联已经自顾不暇,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1942年春,盛世才炮制了所谓共产党“四一二阴谋暴动案”,诬称中共在新疆有秘密活动,阴谋推翻政府,把毛泽民、陈潭秋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投入大牢,徐梦秋、李玉南夫妇也在其中。1943年7月,坚贞不屈的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秘密杀害。潘柏南、刘西屏两人先叛变,第三个叛变的便是徐梦秋。徐梦秋苟活下来。
1948年11月,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保密局在撤逃台湾的途中,局长毛人凤命徐梦秋转去福建,不必去台湾。这主要是看他已没有利用价值,视同累赘。
1949年6月,徐梦秋走投无路,找到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周兴,想重新混入革命队伍。周兴一边稳住他,一边立即报告中央,中央很快回电,将徐梦秋立即逮捕归案。徐梦秋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政法机关依法关押于老虎桥监狱,后判处其无期徒刑。1976年5月22日,徐梦秋在狱中病逝。
(《名人传记》2016年第12期 繆平均 杨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