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何为“放官吏债的”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29日   06 版)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世情生活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历来为社会生活史家所重视。其中提到很多老行当,一一考究,甚是有趣。西门庆生活如此奢靡!家财万贯,哪来的?文中至少有四处说他是个“放官吏债的”。

      官吏债,是古代的一种高利贷。而放官吏债,顾名思义,是把官吏作为专门放贷对象。古代士子通过科考后,要去京城选官,需要盘缠,这只是个小数目,一般人都能负担得起。但是,到京城后,要拜见座师、上司等,需要送礼金,还要宴请同年、同乡,之后,再准备赴“任所”的盘缠、雇佣人等,用度不菲。若非出身显宦或土豪之家,一般人只能举债。于是,就有了“放官吏债”的营生。

      官吏债的利息相当高,且根据对方所获官职是否肥缺来决定利息差。一般“八扣”或“九扣”起算,年利“加三”以上。以借银100两为例,借债人只能得到80两(八扣)或90两(九扣),利息仍按100两算,年利率高达30%(加三)以上。候选官员一旦得缺,就会有人主动上门借给他们钱,叫做“拉京债”。

      明清时,官员拉债的现象十分普遍,到任后通过大肆搜刮来偿还借债。也有些官员上任后无法偿还,竟被讨债者逼死,如乾隆年间的灵丘知县张有蕴、黄陂县典史任朝恩。官吏债让权钱交易的种子在官员得官之日就已埋下,成为官场上重要的腐败根源。

      (《今晚报》11.21 赵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