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道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对刘泽华批评文章的反批评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15日   06 版)

        张新民

        究竟该如何看待传统儒家的“道统”问题,学术界近年来的争论颇为激烈。刘泽华提出所谓“道统是政统下的附生物,道统源自‘帝统’”,“道统”具有“排他性”与“独断性”,原始儒学只能是“君主专制体系下的臣民之学”等诸多观点。这些在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道统”的产生其实离不开先秦各家各派对“道”的共同探究和体认,儒家则最为重视其在人间社会的展开和落实,因而更具有超越性与开放性,也更多地与具体的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相结合,当然就不能不活化为颇有典范意义的人格形态,孔子便恰好以身与“道”合的方式开启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以形上超越的“道”为衡量标准的“道统”,一方面要求极为严格,三代以降的帝王无一人能羼杂其中;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颇为开放,凡德行学养能经受历史检验的均可置入其中,是“德”而非“位”才是第一义的前提条件。从孔子开始,“道统”就逐渐与“政统”分裂,并转为与“学统”合流。从此,“道统”因“学统”而丰富了自己的义涵内容,“学统”也因“道统”而规范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道统”与“政统”既有兼容配合的一面,也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前提是推行“王道”政治即能兼容配合,施行“霸道”政治必然紧张冲突。

     

        只是儒家既然不允许政治领域价值真空,“道统”必然多与“政统”发生实质性的交涉,由此而产生的历史文化景象也极为诡谲复杂,即使儒家自身亦难免不会遭遇权力异化的危机。但是,所应诟病者乃为人而非“道”,“道统”既入世又超越的特征始终未能改变,坚持“道统”以匡正“政统”者更代不乏人,以点代面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显然是有违客观历史事实的。

     

        传统儒家在形上与形下两个方面全面安顿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所经营的世界决非单一的政治成就所能涵盖。中国灿烂文明之所以长期得以绵延不坠,“道统”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轻易低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