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苏州女人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15日   05 版)

        我觉得苏州女人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很懂得宠男人,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她们把苏州男人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她们的真心关爱,使苏州男人有点任性并且更加如鱼得水和风调雨顺起来。第二显著的特点是苏州女人特别在意或者说特别需要男人的疼爱,她们把含辛茹苦什么的当成身外之物,她们在吃苦耐劳的生活里,只要你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心的眼神,她们就会重新抖擞精神,孜孜不倦地扛起日子走下去的。

        我去外婆家的时候,外公早就不在了。据说外公生得一表人材,却有点花花公子,和我外婆生下四个孩子之后,就很不负责地一走了之,并从此音讯全无。我的阿姨舅舅说起外公太不地道的话茬,我外婆明显听不进去,也不希望他们议论,是好是坏都是她的男人,人去人在不是重要的。

        父亲人也不坏,但脾气有点暴,母亲一向逆来顺受,还要我们体谅父亲.这也是母亲去世后,我对父亲十分孝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母亲的厨艺很出色,而且会张罗,当年我谈女朋友的时候,只要把女孩子带回家去,她总会摇身一变似地生出好几样小菜来,而且都有很过硬的色香味,我掌握了母亲希望我尽快落实成家立业的心思,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带女孩子回家吃饭,不少女孩是毫不相干的,我仅仅是好吃,害母亲瞎忙,现在想起来,实在有点过意不去。

        烧菜也是苏州女人很优良的光荣传统,著名的苏帮菜,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家庭主妇的庭院菜中发展而来的。解放以前吧,不少上海滩上的老板都要跑到苏州来找一房姨太太,然后回到上海过自己的日子,只在周末的时候来苏州一趟,这时候姨太太们就变着法地烧出一些小菜来。而客观上也是进一步发展了苏州的庭院菜。

        说起烧菜,在我小时候,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阿菊,基本上是一位大家都称道的好厨娘了。这是关于外面苏州女人的现身说法吧。

        最初的时候,五十年前吧,阿菊是一家大户人家的厨娘,阿菊的母亲是狮子林贝家的厨娘,阿菊的母亲将一手好厨艺传给了阿菊。阿菊拿手的是一道熏麻雀,就是因为这一道小菜,大户人家的老爷一喜之下,将她收为第三房姨太太。阿菊当了姨太太,还是下厨房,还是熏麻雀。解放以后,居委会在一起开会,讨论怎样对待阿菊的问题,大家是各有各的意见,居委会主任说,她当了姨太太,还要下厨房,说明是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所以是人民内部矛盾。

        几年以后,老爷一病不起,紧接着撒手西归。大房二房痛哭一通,再掉过头身心痛快地看着阿菊,她们的意思是,三姨太得的宠爱到头了,而她们和厨娘平起平坐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阿菊没有再去别的人家帮厨,独自一人住在小巷里打发岁月,解放前后的一段时光,每一天下午,阿菊就是挎着拷篮去元大昌酒店。

        苏州的元大昌是一家百年老店,元大昌经营瓶酒和零拷,之外就是堂吃。下午以后,三三两两的人聚到这里,来喝酒。这时候一些手臂上挎着拷篮的老妪少妇,就会走过来询问:“阿要尝尝我的虾饼?”或者是:“阿要来一盆马兰头拌香干?”

        说是苏州女人的题目,写出来却有不少是烧菜的事情,也算是另外一种“食色性也”吧。

        (《苏式滋味》上海远东出版社 陶文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