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乌苏镇风情录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12日   07 版)

        ■朱千华

        历史上的乌苏镇是个闻名遐迩的重镇。据熊知白所著的《东北县志纪要》记载,乌苏镇“户数二十,人口一百五十人。近年居民有自山东烟台移至者。杂货店十余户,均为苏式建筑,规模不小,货品颇丰富。来此购货者,以移住左岸之朝鲜农民及俄人为最多。故商况较活泼,是全以对岸俄领土为商业范围”。

        1920年9月以后,由于兵灾匪祸,乌苏镇十来家的小商号先后破产,镇中居民相继迁到他乡另谋生路。这样,一度以商业为主体的乌苏镇就不复存在了。

        乌苏镇,现在只是个地名,属于抚远抓吉镇管辖。镇上有一块碑石,上刻“乌苏镇1999”字样。这块石碑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耶字界碑”故事。

        1861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仓场侍郎成琦,会同吉林将军景淳,在兴凯湖与俄方代表滨海省长卡札凯维奇等举行勘界会议,具体划分了中俄边境乌苏里江口至图们江口的边界。《北京条约》签订后,黑瞎子岛以外的土地都被俄国占领,双方堪定国界时,南起吉林珲春,北到白力(现在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全程共2300余里,由北至南共设立了八块界碑,每块碑上都刻有一个汉字,后又增加了三个字,从北至南的顺序是耶、亦、喀、拉、玛、那、倭、帕、啦、萨、土。

        立界碑的时候,晚清的国界还在哈巴城边上,那里第一个“耶”字碑就竖立在哈巴城下的乌苏里江口“日奔沟”那个地方。7尺高的花岗岩界碑上,正面刻有  “耶字界碑”四个大字,旁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背面刻有俄文“E”字。

        俄国人为长期占有中国的大片土地,开始耍无赖,看有界碑竖立在他们已经占领的土地上,就有些耿耿于怀。就在清政府无暇顾及的时候,偷偷把“耶”字碑从哈巴的日奔沟挪到了黑瞎子岛附近的明月岛上,过些年看看没有动静,直接把“耶”字碑挪到了临近乌苏镇边上的黑瞎子岛上。到了民国时期,苏联继承沙皇衣钵,干脆把“耶”字碑挪到了乌苏镇。

        还是东北的大军阀张作霖有爱国和卫护中国边疆国土的觉悟,派了一个营的东北军到乌苏镇来驻守边关,防止苏联的再度扩张。在晚清和民国的时候,这里乱成了一锅粥,中国人饱受俄国人的祸害。那时,苏联革命还没有胜利,一些俄国的白匪和土匪经常越境来烧杀抢掠。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9月6日下午一时,苏联远东军队之一部向乌苏镇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东北军第九旅在营副官国占奎的指挥下奋起反抗,终因实力悬殊,乌苏镇失守。中国守军百余人全部阵亡,乌苏镇在苏军炮火中变成一片废墟。

        目前,乌苏镇的居民只有一户打鱼的人家。镇上有座标志性建筑,即被誉为“东方第一哨”的哨所。哨所在祖国的东极。每天清晨,当地平线上露出第一缕曙光,驻守这里的解放军战士就将五星红旗升起。

        战士们的饮用水都来自松花江。冬天取水时,先用冰凿把冰面凿开一个窟窿,但是每天晚上江面会再次封冻起来。江边泊有我方的两艘巡逻艇、一艘炮艇,对岸偏北处为俄罗斯的卡扎克维茨沃镇,绿树掩映下洋房汽车隐约可辨。江上往来船只极少,只有我方的渔民驾着小舟在江中撒网,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

        (《一个人的国家地理》海天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