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译作是出版社的主攻方向之一,过去恐怕从来没有过这样持久的大规模翻译出版运动。做文学翻译工作的译者有不少是文笔精湛的外文专家,有些甚至是翻译家。而现在从事历史、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著作翻译的译者当中,资深的学科专家并不多,敷衍了事赶活的普通学者不少,有的甚至还是在校学生。
当下翻译出版的质量令人担忧,粗糙的文字和严重的错误是很平常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除了外文院系,其他学科都不太承认翻译是重要的学术成果。听说有的外文院系最近也在更有决心地转向研究和强调论文发表,翻译也将不再被看作是学术成果。
把经典的文史名著和社会科学著作翻译成信、达、雅的中文是一种高难度的再创作,这与亲缘关系密切的印欧语系各语言间的互译可能情况不同。如果我们不鼓励学者去认真从事翻译工作,而任由大量粗糙译作在市场上流行,目前这场规模空前的翻译运动的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北京青年报》10.30 彭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