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民国“做派”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01日   05 版)

      ●冯玉祥本是文盲,后来能写一笔不错的字,能说简单的英语,成了一个有文化的人。这自然是其刻苦努力的结果,据说他任河南督军时,每日苦学两小时,学习时门口挂一牌子,上书“冯玉祥死了”。

      ●溥仪移居天津后,曾去张作霖的“行馆”做客。他回忆:“我被人领着向一个灯火辉煌的大厅走去。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身材矮小、便装打扮留着小八字胡的人,我立刻认出这是张作霖。我迟疑着不知应用什么仪式对待他——这是我第一次外出会见民国的大人物,而荣源却没有事先告诉怎么见面——出乎意外的是,他毫不迟疑地走到我的面前,趴在砖地上就向我磕了一个头,同时问:‘皇上好!’”

      ●1930年冬季的一个雪天,时为东省特别区长官的张景惠去参加哈尔滨警官高等学校的毕业典礼。学校教务长于镜涛请张给学生训词,张登台后,看了两眼窗外飘着的雪花,说:“今天下雪了,训词没带来。”然后缓步走下讲台,表情依旧。

      ●蔡元培掌校时期,陈伯弢给北大学生讲中国哲学史。他从三皇五帝讲起,每周讲四个小时,讲了一个学期才讲到周公。学生问,像这样讲,什么时候可以讲完。陈答:“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要讲完一句话就可以讲完。要讲不完就是讲不完。”

      ●黄侃讲课,有时在讲到要紧的地方时突然打住,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陈三立晚年定居庐山,一次蒋介石在陈家附近的松坡路散步,随从告诉蒋,陈三立住附近,蒋当即决定去陈宅拜访。陈三立得家人通报,立即从后门溜走。蒋介石扑空后,笑着说了一句:此乃真名士也。

      ●胡宗南在外事场合常沉默寡言,每次招待外宾的宴会,他只说两句话。开头时说:“菜蔬很坏,招待不周。”散席时,把这两句话再重复一遍。洋人饱餐了一顿丰盛的酒菜,听到这两句话后,往往感到费解。

      ●徐树铮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耐。曾任安徽督军的陈调元说,某次来北京,在朋友的邀宴上遇见徐树铮。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徐告诉陈,发来的公文看到了,并复述出公文的具体内容,要求补多少枪、多少发子弹,要多少军饷等。陈听后吃了一惊,自己都没记清楚这些数字。隔了几天,陈调元到陆军部拜访徐树铮,只见徐一边批公文,一边与他谈话,中间电话响起,又拿起听筒。陈便把话题打住,徐树铮却说:“没关系,你继续说。”

      ●沈从文下饭馆,点菜的方式是用毛笔写菜单。他在青岛大学任教时,一次回北平过暑假,请萧乾等在东安市场一家广东馆子吃饭。萧乾见沈字写得漂亮,就暗自向跑堂的讨,被沈发觉,朝跑堂的摆摆手,笑着对萧乾说:“要那干什么?以后我会给你写很多信的。”后来沈给萧乾写了一皮箱子信。

      (《去趟民国(二)》三联书店 刘仰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