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实验室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体肾脏中近端小管,这是组成肾脏基本功能单位的最重要结构,其功能几乎与健康肾脏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
新人工组织可用来从体外帮助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以及用来测试新药毒性,向获得可移植人工肾脏迈出了重要一步。
全世界有数百万慢性肾病患者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们希望能通过肾脏移植解除痛苦,但因为肾源缺乏,每年只有1.6万人能有幸接受肾移植。
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制造人工肾脏,但20多年过去,仍无法攻克人体肾脏复杂的三维结构和内部蜂窝状构造带来的巨大挑战。近端小管是肾小管中最长最粗的一段,是原尿中几乎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等物质的“重吸收”场所。路易斯表示,有了人造近端小管,理论上就可以合成出整个肾脏,或许再过几年,3D打印肾脏就可供患者移植了。
全新人工近端小管组织是利用创新性生物打印技术制造出来的。生物打印技术利用多种不同的凝胶状“墨水”,打印完毕后取出墨水,留下中空管道,再向空管内加入细胞,就可发育出想要的组织。
(《科技日报》10.20 聂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