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3岁后都会在体表逐渐形成自己所独有的一件细菌“外衣”。它堪称我们的另一张身份证。研究发现,通过分析人体遗留的细菌标记,可将人们与各自使用过的键盘和手机逐一对应。每个人的菌群特征各不相同,但人与人之间越是亲密,其所共有的微生物数量越多。
犯罪专家表示,继指纹、DNA之后,细菌取证将成为打击犯罪的新武器。不过,细菌取证作为一门新技术要想在司法界获得广泛认同,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有专家认为,细菌取证与DNA鉴定有相似之处,前者能做的事后者基本也都能做。如果碰到来自不同对象的细菌标记非常接近的情况,可能很难有效确认身份。
此外,这项技术还会引发一些伦理上的争议。如细菌样本会暴露大量个人信息,比如种族、所患疾病、职业等。
(《科学画报》2016.9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