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热海与“金色夜叉”

    《 文摘报 》( 2016年10月27日   05 版)

      ■陈喜儒

      我应邀赴日研究日本战后文学,老友池田建议我住在他位于热海市东海岸町的海景温泉公寓。他说那里适于读书写作,还可以天天洗温泉。到热海一看,大街小巷,鲜见人影,一片宁静,尤其是东海岸町一带,清静如古寺山林,果真是个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岀门过马路,就是海滨公园。环绕沙滩的是一排高大的棕榈树。据地质学家考证,伊豆半岛是五十万年前,从菲律宾一带海面飘移而来,所以有很多高大的热带植物,如椰子树、龙舌兰等,为这个海滨小城,平添了几分热带风光。

      在海滨公园的中心,有一组明治时代文豪尾崎红叶长篇小说《金色夜叉》主人公贯一与阿宫的青铜像。《金色夜叉》,讲的是金钱与爱情冲突的悲剧。

      主人公間贯一,幼年失怙,被鴫泽家收养,与鴫泽爱女阿宫青梅竹马,相亲相爱。然而阿宫被偶然结识的银行家的儿子富山唯继的财富迷惑,毁弃婚约,背叛贯一,投入唯继的怀抱。贯一痛苦万分,在热海岸边,他对阿宮说:“听见没有,这是1月17日啊。明年的今日此时,我一定用眼泪蒙住月亮给你看……你可以想到,一定是贯一在什么地方恨着你。”悲愤的贯一踢倒阿宫,扬长而去,从此离开鴫泽家,不再上学,成为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心狠手毒的高利贷者。小说没有写完,尾崎病故,其弟子小粟风叶根据其腹稿续写了《终篇金色夜叉》:阿宫婚后並不幸福,最后又回到了热海海岸,贯一原谅了已经疯癫的阿宫,抱着她,望着波涛间点点鱼火说,“阿宫,两个人在一起就不会孤独寂寞了。”

      小说于明治三十(1897)年1月1日至明治三十五(1902)年4月,在《读卖新闻》上连载。作品否定金钱万能论,颂扬爱情友情正义,批判拜金主义和奢侈之风,深受读者欢迎,一时间街谈巷议,洛阳纸贵。之后又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由宫島郁芳作词作曲的《金色夜叉之歌》,也红极一时,风靡日本。热海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青年男女们的向往之地。

      在贯一与阿宫的雕像旁,有一棵松树,名为阿宫松。《金色夜叉》本来是小说,其中关于热海的描写、场景,只是作家根据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虚构想象的而已,但当地人仍觉得不过瘾,不满足,继续添油加醋,牵强附会,弄一棵风姿绰约的松树来应景。

      这棵树原由江户时代幕府高官手植,因树姿优美,叫羽衣松。《金色夜叉》流行后,烟草大王松井吉兵卫附庸风雅,在羽衣松旁边立了块碑,上刻小栗风叶的诗:春月啊,似阿宫的背影。碑是块细长的石条,川端康成很欣赏,说“那石头很像女人婀娜多姿的可爱的身影”。人们借机穿凿附会,把羽衣松改称为阿宫松。但因扩建马路、汽车尾气污染等原因,松树枯死。热海市号召市民,推选第二代阿宫松。在五十多棵松树中,选中一棵,并与石碑一起,移到海滨公园,供游人观赏。

      有趣的是,《金色夜叉》为热海带来了滚滚财源,但尾崎红叶写这本小说时并不富裕。他身着学生装,脚穿草鞋,住不起高级的樋口旅馆,只能在价格低廉的小林旅店落脚。他喜欢热海,所以把小说的高潮,放在热海海滨:

      “天空虽然飘着一层薄薄的云,但月色非常皎洁。微白的海面上烟雾缥缈,仿佛是天真的梦境。潮水拍岸的声音,也带有一些倦怠的气息。微风吹来,更使人熏熏欲醉。在这海滩散步的,这时只有贯一和阿宫两人……”

      如今的热海海滨夜色,依然如故,如水的月光下,常有散步的青年男女。贯一和阿宫,变成了站在高台上的青铜雕塑,向人们倾诉痛苦、悲伤、绝望。

      热海真应该感谢尾崎红叶,是他使这个海滨小城,变成了氤氲着浪漫气氛的旅游胜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